一、造访青龙山
上任不久,肃庆就遇到几件火烧眉毛的大事:一是天大旱,农田干裂颗粒无收,饥民哀嚎遍野,不得不冒杀头之罪,开仓放粮;二是打井抗旱保苗;三是盗贼四起,又不得不带兵进剿,跨县杖毙八惯盗。东奔西突,疲惫不堪,迫使肃庆不得不考虑一套应对措施。觉得势必建立一支应付突发事变的团练乡勇,以便除暴安良,保境安民。
猛地,他想起了听人说过石燕桥青龙山有一个叫长志的和尚,功夫十分了得,手能拔起硬头黄竹子。何不请来训练团勇?于是,他想去见识一下。急忙唤来差役孙小三,如此这般吩咐一番。并一再提醒小三带上干粮水果咸菜,饿了嚼上几口,不得惊扰地方百姓。
翌日,化装成普通老百姓的肃庆老爷带上孙猴子小三急急来到石燕青龙山。拜会长志和尚。
上得山来,远远就见一座三重堂的恢宏庙宇出现在眼前,庙前约十丈开外的地方耸立着一座牌坊。坊上无文字无图案,人称镇山坊,孙小三早年在青木寨入伙,他当然对这一带相当熟悉。
孙小三人矮小机灵,像猴子一样爬上庙前的一棵树,把树子摇得哗哗地响,高声叫道:“长志和尚赶快出来,如有怠慢,治你死罪!”肃庆制止道:“小三,不得无礼,下来!”
“谁在这里撒野啊?”不一会一个约五十多岁的和尚走了出来。他就是青龙庙的主持长志和尚。长志和尚身材魁武壮实,宽皮大脸,白发童颜,双目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一个武功深厚之人。
小三说:“师傅恕罪,我只是耍耍小孩子脾气,逗师傅乐的,让师傅高兴高兴!”
“师傅,这位是我的兄长龙兴民,特来拜访您老人家的!”
“哪里冒来的粗野山人?”长志和尚心存疑惑,说道:“来了就请座!”见坝边有一约二百斤的石蹲,转身飞起一脚,将石蹲向肃庆踢去。那石蹲腾空而起直向肃庆砸来。肃庆也不躲让,见石蹲来到,侧身用右脚将石蹲接住,同时用力向上一抛,石蹲瞬间上升三四尺,在石蹲往下落时,肃庆垫上一步用双手将其接住,然后轻轻放在地下,脸不红,气不喘,双手抱拳说道:“谢师傅赐座!”
长志和尚见了,心里暗暗吃惊:“此人功夫不在我之下,了不得!”
肃庆走上前双手抱拳道:“晚生多有不是,还望师傅指点。久闻师傅大名,早想造访拜见。今日得见,三生有幸。今亲见师傅功夫,十分了得,佩服,佩服!晚生今日到此,多有冒犯,还望师傅海涵!”
长志和尚双手抱拳道:“哪里,哪里,贵人光临寒寺,理应欢迎,今有不恭,多有冒犯,恕罪,恕罪!”
“上桌,看茶!”长志和尚吩咐道。
立刻有人将茶桌搬来。两个和尚抬来一个石蹲,供长志大师坐上,肃庆坐在大师赐来的石蹲上。
“师傅,这座庙和牌坊是何年修建的,为何要修建,您老可知道?”肃庆急于知道来龙去脉,“听老一辈的人讲,应该有三百多年了,是明朝年间修的。这座山叫青龙山,青木寨是龙头,这儿是龙尾部,在此住有几家人,那时出了一些怪事。有无缘八故吊死的,有两姊妹被杀死的,有不明不白早亡的。有两弟兄的儿子一同被水淹死的。有人说这山是条龙,龙容易扳动。“龙尾摇,地动山摇,龙尾摆,扯拐拐。”扯拐拐的事很多,搞得人心惶惶的。因此,有人建议修一座龙庙,就是现在的青龙庙,把龙供起来,求它保佑这方百姓平安无事。同时又修了这座镇山坊,有镇压邪魔之意。修了之后,果然要好得多,怪事也少些了。以后到这里烧香的人很多。
“原来是这样,”肃庆感慨地说:“这座庙,镇山坊修起了就是人文历史,就不能损毁它,就要把它保护起来,让子孙后代来了才有看头,而且这座青龙山风光多美啊,是个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说得对,这里不仅是休闲游玩的好地方,还是个练武的好地方嘞,您看我这些徒儿们生龙活虎的,早上多早就练起武了。”
肃庆来了劲,说道:“您这些徒儿们个个武艺高强,到时我有什么难处,您可得帮我的忙?”
“只要您有难处,贫僧一定全力以赴,竭尽全力支持!”长志和尚猜测到此人定是一个很有来头的人物,故而语气坚定。
突然,长老和尚问道:“敢问贵人尊姓大名,何方供职?”
“呃!”肃庆欲言又止,孙小三嘴快:“他就是隆昌县的县大老爷肃庆。'”
“喔,是县大老爷!”长老和尚惊异片刻,肃然起身,转问小三:“这是真的吗?”
“小人不敢胡言,这真的是县大老爷!”
“喔,那是贫僧痴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