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人物主角(闻鸡起舞的人物主角)

时间:2019-12-06 11:54 来源: 作者:艾琴 我要投稿

闻鸡起舞的人物主角

闻鸡起舞的人物主角

晋朝时期有一个人叫做祖逖,他家原本是河北范阳的大族,祖上世代都有高官。祖逖自幼胸怀大志、慷慨豪爽,时常接济穷人,深受乡党宗族的敬重。他以前不爱学习,长大后才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遂刻苦读书、博览古今,时人称赞他有“赞世之才”,即辅佐治理天下的才能。后来祖逖出任司州主薄,结识了刘琨,二人意气相投,经常纵论世事,企图干出一番事业。由于二人关系要好,所以经常同床睡觉。有一次半夜,祖逖被鸡叫吵醒了,他觉得这是上天在激励自己上进,于是就叫醒了刘琨,二人一同起床舞剑练武。这便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历,出自《晋书·祖逖传》。祖逖如此刻苦励志,那么最后他的事业成功了吗?很抱歉,没有成功,而且最后非常悲哀。

四面楚的主人公

四面楚的主人公

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项羽

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他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才好。他编了四句话,叫士兵冲着楚营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霸王率领十万大军一直冲到垓下,没碰着韩信,一看四面全是汉兵,楚军进入了重围。霸王带领人马只管向前冲,谁也抵挡不住。他见了韩信,更不肯放过。韩信一边作战,一边后退。霸王追赶了好几里地,杀散一批,又来了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四面八方全是韩信“十面埋伏”的人。霸王转过身来,跑回垓下大营去了。    夜里,项羽听到周围汉营里的士兵唱的净是楚人的歌。“四面楚歌”的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    霸王吃惊不小,他说:“难道楚军都投降刘邦了,为什么汉营中的楚人这么多呢?”说着他就在营帐里喝起闷酒来。他留恋他宠爱的美人虞姬,她常常侍候在身边;还有那匹骑了五年的乌骓马。想到这儿,霸王再也忍不住了,他悲壮愤慨地唱起自己作的诗歌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歌的意思是:力气拔得起一座山,气魄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走。马儿不跑怎么办,虞姬呀虞姬,你可怎么办。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跟着一块儿唱。他唱得流下几行眼泪,伺候他的人全都哭了,不忍心抬头看他。    霸王跨上乌骓,带着八百子弟兵,猛虎似的冲出去,突出重围,往南跑。他打算渡过淮河再往东去。霸王和八百子弟兵沿路杀散了汉兵。韩信、英布、周勃、樊哙他们分头追赶。霸王拍着乌骓,飞一样地直跑。等霸王渡过淮河,到了南岸,又跑了一程,就迷了道儿,不知道哪一条道儿可以通到彭城(今江苏徐州)。    项羽就向一个庄稼人问路。那个庄稼人不愿帮他,就说:“往左边儿走。”霸王跟一百多个子弟兵就往左跑下去,跑了一阵,连道儿也没了,前边只是一片水洼地。他们的马陷在泥泞里,连蹄子都不好拔出来。霸王这才知道受了骗,走错了道,赶紧拉转缰绳,再回到三岔路口,汉兵可已经追到了。    霸王往东南跑,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点了点人数,一共才二十八个骑兵,追上来的人马有好几千。霸王觉得没法脱身了,就带着二十八人上了山岗,对他们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八年了,亲身作战七十多次,战无不胜,成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儿被围,这是天数,不是我不会打仗。”    他把二十八个士兵分成四队,说:“我先杀他们一个大将。你们跑下去到东山下会齐。”他大喊一声,向一个汉将直冲过去,杀了一个汉将。    霸王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二十八个子弟兵全都到了。汉兵赶来,又展开血战。霸王专挑汉兵多的地方冲杀。他左刺右劈,又杀了汉军的一个都尉和不少士兵。汉军将士不敢逼近楚兵,远远地嚷着躲着。霸王点了点自己的人数,仅仅少了两个。    霸王杀退了汉兵,带着二十六个子弟兵一直往南,跑到了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亭长荡着一只小船等在那儿。他知道来的是霸王,就催他马上渡河。他说:“江东虽小,可也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还可以在那边做王。这儿只有我这只船,请大王赶快渡过河去。”    霸王笑着对亭长说:“当初我跟江东子弟八千人渡过江来打天下,到今天他们全完了,我哪儿能一个人回去呢?就说江东父兄同情我,立我为王,我哪儿有脸见他们呐?”他接着又说:“这匹乌骓马,我最喜爱,曾经一天跑过一千里地。我舍不得把它杀了。我知道您是个忠厚长者,我很感激您一片好意,这匹马送给您。”    他和二十六个子弟都拿着短刀步行,跟汉兵交战。他们杀了许多汉兵,自己也一个一个地倒下。末了只剩下霸王一个人。他身上受了十几处伤,最后在乌江边拔剑自杀了。
望采纳,谢谢!

煮豆燃萁的人物主角

煮豆燃萁的人物主角

《煮豆燃萁》的主人公是曹植和曹丕。

煮豆燃萁是指烧豆秸煮豆子,豆秸和豆子就好比同根兄弟,后来用“煮豆燃萁”来比喻兄弟之间互相残杀。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一首《七步诗》。

曹丕听 了《七步诗》后,勾起手足之情,深感羞愧,最终没加害曹植。后人由此赞美才思敏捷者为“七步之才”。但曹植和其兄曹丕之间“煮豆燃萁”的故事,在历史的天空中不断上演,留给了世人沉重的思考。

成语典故

曹操生前很疼爱曹丕的弟弟曹植。曹植才华出众,曹操对他的期望很高,曾经想立他为太子,最后却考虑到曹植不拘小节的性格,不足以担当重任,才因此作罢。曹丕对此事一直怀恨在心,称帝之后,对曹植仍然存有戒心,处心积虑想要置他于死地。

有一天,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如果做不到,就要处死他。曹植知道哥哥恶意刁难,悲愤之下,七步成诗:“煮豆持作羹,漉(lù)菽(shū)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把豆子煮熟做成羹汤,滤去豆渣留下豆汁。

锅下面的豆茎猛烈地燃烧,锅中被熬煮的豆子好像在无声地流着眼泪。豆子、豆茎都是从同一个根长出来的,为何豆茎要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魏文帝听了七步诗后,神色羞愧,虽没有处死曹植,却将他贬离京城。曹植后来四十出头就郁闷而终。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便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迫,骨肉相残。亦作“豆萁相煎”。另外,“相煎何急”是比喻兄弟自相残害,或内部不合,相逼过甚。


四面楚歌的时间地点人物

四面楚歌的时间地点人物

四面楚歌的故事: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以为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于是就慷慨悲歌,项羽泪流数行,最后自刎于乌江边。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典故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