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是什么
随笔的意思: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一般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为其特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
引证:
1、鲁迅 《集外集拾遗·<铁流>编校后记》:“觉得译文很拙笨,而且怕有错字、脱字,望看的时候随笔代为改正一下。”
2、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我们几个人在选我的随笔,从《坟》起到《二心》止。”
随笔的近义词:短文、小品、漫笔
一、短文 [ duǎn wén ]
解释:报纸或期刊上的一段短的新闻报道或特写。
二、小品 [ xiǎo pǐn ]
解释:原指佛经的简本,现指简短的杂文或其他短小的表现形式:历史~。广播~。戏剧~。
引证:刘半农 《<诗选>自序》:“我今将十年以来所译的诗歌小品,删存若干首,按时期先后编为一集。”
三、漫笔 [ màn bǐ ]
解释:随手写来没有一定形式的文章(多用于文章的题目):灯下~。
关于节日的随笔
传统节日习俗就剩个“吃”怎么得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元宵吃汤圆……传统节日就剩个“吃”可怎么得了,每到过节,专家学者们呼吁要挖掘、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节日不能过得这么肤浅。
呼吁了好几年,内涵似乎没挖掘出多少。不是呼吁的力度不够,是因为孕育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土壤正一点点地流失。中秋赏月,在过去,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家老少聚在一起,边赏月边吃月饼。爷爷奶奶给孙辈讲月亮上的故事:嫦娥、玉兔、吴刚、桂花树,多么诗情画意。
现在人都去过月球了,那上面什么都没有。从月球发回的照片,彻底粉碎我们对月亮的美好印象——什么嫦娥玉兔吴刚桂花树,月亮的脸坑坑洼洼的。现在连一年级小学生都知道,“从科学意义上”说,那叫月球,不叫月亮。
科学和理性占领了越来越多的头脑和头脑中越来越大的地盘。端午节门上挂个艾叶、菖蒲,驱蚊避疫,蘸点雄黄酒在小孩脑门上画个“王”字,驱毒镇邪。还有多少人信?蚊虫孳生自有规律,挂艾叶、菖蒲,不如把房前屋后的臭水沟扫干净;报纸上老有专家发声音:雄黄有毒,抹雄黄驱毒是迷信。
以前有个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古人这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介子推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的时候,忠心耿耿追随他。重耳饿晕过去了,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重耳做了晋文公后,请介子推出来做官,介子推躲在绵山不出来。晋文公叫手下放火烧山,想把他烧出来,结果介子推和他母亲抱着柳树被烧死,也不出山。
这个故事对于什么都讲竞争的现代人来说,真像天方夜谭。上学要争第一,找工作是抢饭碗,想做领导要竞聘,连地铁上还要抢座位。处处要竞争的现代人怎么会在宁可被烧死也不出来做官的介子推身上找到共鸣呢?价值观改变了,寒食节也就没人过了。端午习俗中,赛龙舟最有可能生存下来,因为它和现代生活合拍,追求更快、追求超越。
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女性把职业发展当作最大的追求。她们哪有时间、闲情去买箬叶、浸糯米、包粽子。过节真的就剩下吃,可惜千家万户吃的还是流水线上生产的不同牌子、不同馅儿的粽子。
随笔的意思
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或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随笔记
天天记事:就是把当天重要的事用笔写下来,不忘记。
随记:
1)记的时间不同:它不一定什么时候记。
2)记得内容不同:可以记感觉,启发、道理、心里活动等。
3)形式不同:随记也叫随笔,随便咋样写,只要自己明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