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情快如梭,在几十年前,当你看到身着布衣的手艺人走街串巷,用自己的本嗓高歌,你会因欣赏他的手艺,而更欣赏他的嗓音。他们的歌声纯正,常带有或浓或淡的地方口音儿,魅力无穷。
高歌之声阵阵,传递出了他质朴、真诚和谐之声,在他的周边久久回荡,那仅有的区区几个字的歌词,声声入耳,市民百听不厌更不烦…
印象很深,这已是过去已久年代的事情了:百姓们居家过日子,家家都有菜刀的,剁肉切菜次数多了,自然就钝了,不锋利了,切肉连刀,干活的家伙不好使了,咋办?
买把新的?!
在那个年代,谁都舍不得买,觉得太贵了不值得,最佳的选择是:磨一磨!
自己磨?不成,这是技术活儿,听老一辈人说了,磨不好刀会哑!也就是给磨的不中用了,那么,它切不动肉了,岂不成了一个摆设,中看不中用,就犹如一个废物了,那时家家收入不高,过日子花销都要精于算计才成。刀不快不锋利时,也舍不得用于砍烧火用的柴火呢,让它一边呆着去,那还得给它找个落脚的地方,搁哪儿还都不平安呢,再说,在那个年代家家是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家里绝不容许有一件若能修修补补,能反复再用的东西让其靠边稍息的。
只见他仔细瞧认真磨,直到他自己满意才作罢,再来下一把刀或剪子,继续认真干…
因此,在当时,专业师傅走街串巷可以帮到你,修什么的都有,诸如修锅焊盆的,缝缝补补的,旱伞、雨伞、钢笔,等等,凡是能修能补能继续用的过日子的大大小小的家什都有人为你修…
今举一个磨剪子锵菜刀这个技术活计儿。一把钝刀,只要交给了他,他会坐在磨刀长凳上,先把其拿在手上,用两只眼睛仔细瞧、认真看,这好比医生在把脉、瞧病灶。之后,开始动手开始治,他的面前有磨刀石,凳子边上还挂个小水罐,里边有半罐水,还有一把长刷子,立在水罐里。
他们凭借从小和师傅学来的本领,靠为百姓服务虽然仅有微利可赚,但养家糊口还是可以做到的。
磨刀前,要拿起长刷子蘸上水罐里的水,向磨刀石上涂足了水,据说是免得干磨刀发热,那样干磨会把刀磨废喽。这个有点专业,不操作也弄不懂,不必细求追根究底也罢了。
他知道这把刀该怎么用力磨,哪个位置是要用力磨,只有他专业,只有他会弄。
你只要在旁边站着瞧就成,你可以是一个看热闹的,可以和他聊天,问他活儿多不?问他打哪儿来?他都会象你家的邻居一样,慢慢道来。说说话儿,聊聊天,你和他还都不寂寞了,你也不觉闲着无聊了,也会觉得他干的又快又麻利了。
就这样,他比演员入戏还要快,只见他迅速进入角色,每每都是这样。
他们的衣着从不讲究,一身旧衣服穿在身,还有一条蓝布或黑布围裙系在胸前,长至大腿根以上或以下,围裙长短取决于他媳妇手中的布块大小,尽量不浪费材料才行。目的只有一个,那身衣服别丢脏,别坏的太快,不更换可省一笔小小的支出,省一笔是一笔,围裙的作用可不小,真能使他的工作服“长寿”。
那时,磨刀师傅走到哪儿,只要听到他拉着长音唱出的一连串重复的:“磨剪子嘞锵菜刀…”的广而告知的熟悉声音后,定有客户应声而动,从家里走出来,手里拎着一把待磨的菜刀或一把剪子,直奔他而来…
干这行靠的是实打实的手艺,每每听到他们的高歌,人们在家里都能分辨得清是出自哪位师傅之口,人们喜欢记住曾经为自己做事做的最棒的人。
为了能有回头客,为了混好手艺这碗饭,打小学艺时,都是认真听师傅的言传身教、反复的练手艺,为的是能成年后找到如意媳妇,娶妻了又生子了,人生就没了最大的憾事。心有了依托的港湾,以后,尽管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了,不求最富,也绝不会最穷,有钱买米,有饭吃、有衣穿,还有何所求?
知足!
多年前,这些人在街头巷尾,走街串巷,很活跃!颇受人待见,都是熟悉的、可爱的面孔,每每见到,大家都亲如邻里,有人把要磨的刀哇、剪子呀,直接放到他身边,时而赶巧,都想磨刀磨剪子时,街坊邻里都熟络,张家李家的都认识,用实物排队挺便利,人呢,干脆回家干活儿或歇着去了。主人不在,主人不陪在实物旁边,为师的也从不含糊,仍然是该怎么磨还是怎么磨,绝不耍滑动歪脑筋。
磨磨锵锵,跟新的一样好用,“磨剪子嘞锵菜刀!…”声声入耳,在街头巷尾回荡。
干这活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能把一个手艺人养活,也能把一家子老小养活喽…
现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年了,靠这个行当吃饭早已不好使了。
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现如今,钢口好的快刀、削铁如泥的刀、快剪子,好剪子,都早已步上了网购的大舞台,任全民登陆:随意、尽情、自由选得个嗨翻天!全国人民都已认准、认可了这种现代购物方式。价格不贵,质量却杠杠的!就因为都很扛用,用上三年五载,七年八载的不磨也照旧好用。
经济腾飞了,已好久都听不到那些走街串巷的“磨剪子嘞锵菜刀…”动听悦耳的男高音儿在耳畔回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