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缘灭因何处

时间:2019-05-24 18:31 来源: 作者:艾琴 我要投稿

张爱玲说:“人生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谈起张爱玲,我总能感觉得读她作品有一种的悲凉感,如冬日饮冰。起初读的是《金锁记》,后来又读《半生缘》。尤其是《半生缘》中顾曼祯和沈世均两人的悲剧给我印象深刻。

《半生缘》讲的是女主人公顾曼祯一家幼年丧父之后,家境贫寒,一家老小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祯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独立的人格,遇到了自己的爱情,并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人。不料曼璐为了拴住丈夫祝鸿才,与其设计将曼祯骗至家中,使曼祯失身并囚禁,各种误会与巧合导致后面一系列的悲剧发生。

第二,人性的扭曲。在那样一个时代,人性早已被扭曲,人性的自私,虚伪,贪婪,放纵,在这部作品中被无法想象的扩大成事实。为了拴住祝鸿才,不惜牺牲曼祯的一生的曼璐;有钱就开始变坏的祝鸿才;为了钱,丧失了母爱,一直劝曼祯嫁给祝鸿才的顾太太;收了曼祯戒指,却给曼璐通风报信的势利眼阿宝等人,他们都是这个畸形社会的产物,也是酿成世均曼祯二人悲剧的催化剂,正因为有了他们这些人的存在,使他们两个之间发生了种种巧合与误会。

很多人说它是一部悲惨的爱情小说,但是我觉得它并不单单只是一篇爱情小说,它是社会大时代与个人,命运,爱情的结合。命运如海,爱情像一艘船,人在其中趟着赶着,通过他们的聚散浮沉,来展现命运的叵测和不可战胜。结局其实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被时伐注定,被两个人的性格差别注定。追根问底,他们缘灭因何处呢?

首先,时代的局限。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的时代,曼祯和世均这两个人所属的贫富差距大的家庭往往注定是不可能结合在一起的。曼祯在第一次去南京世均家里时,世均母亲以及翠芝等人对她的印象是一个“穿着破大衣的上海小姐”,尽管容貌甚好,但家境不富裕,因此并没有把她当一回事,对她的招待也是不冷不热的。即使在后面曼祯逃脱祝家后写信给世均,阴差阳错被沈太太收到后,沈太太也是果断的将信烧毁,她绝不能让世均看到这封信,因为她不想曼祯破坏当时世钧和翠芝门当户对的结合。

第三,性格的差异。世均的性格永远是一个缓和的状态,不争也不抢,不擅长和人打交道,遇事总是要避上那么三分。在世均的父亲知道曼祯的姐姐曼璐就是那个舞女之后,下意识地就选择隐瞒,他想给顾家钱,让顾家搬走去换一个地方住。而对于曼璐,曼帧却说:“我觉得我姐姐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她没有错,是这个不合理的社会逼得她这样的。要说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是谁更不道德。”她可以坦然面对这件事,并不觉得这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无疑,她是一个积极,乐观,有思想,的新时代女性。她努力拼搏养活一家六口,永远充满朝气。其次,在曼祯失踪后,世均心中已存曼祯嫁给豫瑾的想法,不去深究真相,打起了退堂鼓,一步错,步步错,他们俩注定错过彼此。但是依旧让人忍不住惋惜,忍不住心疼曼桢这样一个积极接受新时伐教育,努力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生活,积极担当的女性,受到了那样悲惨的对待。绝美的花骨朵在还没有绽放的时候就被暴风摧残,只剩残骸。

张爱玲说:“回首半生,匆匆恍如一梦,你像风来了又走,我心满又空,人生匆匆,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就在每一个不是巧合的巧合中错过着,时间会改变一切。半生的等待又换来了什么,甜蜜而又绝望的等待和无止境的忧伤。”半生缘,只有半生的缘分。在半生的缘分后,他们就只能在各自的路上看着岁月的水晶,无奈的转身。正如那句话“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张爱玲的作品,总像春风一样在人的心上轻轻撩拨一番,当下只觉得有某种情愫缓缓流过;待它远去,唯一留存的是那存在于记忆中的触感与不经意间从心底流出的那抹伤感和悲凉。《半生缘》就是这样。(作者:赣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本科3班徐梦瑶;推荐人:赣南师范大学 林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