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的是“这群”“那群”。群种多如繁花,群名横生妙趣。我的微信群、QQ群加起来,恐怕有100多个,有时的确应接不暇。昔日的好友相见,会问“你在不在某群里啊,要不要把你拉进去啊?”一般都会点头默许。于是,手机微信里又多了一个群。
有了群,着实带来了很多便利,让群成员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及时互联互通。有了群,闲散的人便有了组织,有了依靠,也有了温暖。群主就是“当家人”,一声号令,众人齐应。
“同学,你好”群于2018年4月7日举行了同学会,地点设在母校顾家店中学,90余名同学前来参加。一别经年再聚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019年4月初的一天,和煦的微风轻轻掠过脸颊,亲切温润的细雨一路“淅淅沥沥”地飘零着护送我来到岩子河农家小院,经詹姐引荐,结识了“同学,你好”群主郑南科和群管张万政二位先生。英俊潇洒,气度不凡的郑先生,幽默风趣,谈笑自如的张先生,待人如四月的春风,热情坦荡,气概雄伟豪迈。他俩约莫60来岁,但和蔼而有生气的面相与超脱的举止,令人不敢相信他俩的实际年龄。
郑先生系原枝江第二建筑公司的中层干部,负责技术、质量、平安管理,在该企业改制后,便到枝江新奥有限公司担任技术负责人,他事业专一,为人直爽。张先生则一直从事电工职业,是享誉一方的能工巧匠。
“同学,你好”群是1974年毕业于顾家店中学的高中同学群,此届共3个班,153人。该群由郑先生、张先生等人于2016年5月动议,并由郑先生担任“同学,你好”群群主,张先生为群管之一。在谈及组建群的初衷时,他俩不禁潸然泪下。那一刻,我也顺着“同学,你好”群诞生的脉略,心绪难宁。
他们对照发黄的黑白毕业照,发动身边的同学仔细辨认,对一个个同学尘封许久的记忆,就在苦苦冥想的思忖中被激活。一时间,全力寻找同学,便成了当务之急。他们把同学的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发到朋友圈,发到各自的所有群。以至于每天起床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发信息,找同学!找同学,发信息!每找到一个同学,几个大男人犹如孩子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于是,“同学,你好”群便迅速邀请该同学入群,群里则又多了一个同学的人脉资源,多了一个同学发朋友圈,发他所在的各个群。就这样,同学之间相互“接力”,以“滚雪球”似的方法传递,逐步扩大信息资源分享转发的空间和地域。以“不漏掉一个同学”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通讯便利。半年后,他们竟然联系上了近百名同学(除少数同学已故外),其中枝江、顾家店本地占一小部分,大都分布在宜都、咸林、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其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60岁。职业各异,从事教育工作的居多,也有从事行政、建筑、商业营运、外出打工、务农等行业的,级别最高的有曾担任过原中央警卫团副团长的,有在深圳某大学担任教授的,有宜昌政协委员,有顾店中学高级教师等。兴趣爱好广泛,如喜欢跳舞、唱歌,爱跳绳、踢键子健身等。
“同学,你好!”多么亲切的问候,令人好感动。感动同学,也感动自己。同学在,情在,义在,感动常在!当行走在旷野中时,莫名听到内心深处的声声呼唤:“同学,你好!”一颗稍显孤独,甚或冰冷的心灵,顿时得到了温暖的慰藉,这是“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的纯情挚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情怀,这是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领悟教义真谛后的最美言语。
别离42年后的同学,从一一艰难寻找,到一个个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被牢实的尼龙线串聚一起时,竟似美玉般晶莹闪亮!这一颗颗沧海遗珠,惊艳了同学早已昏花的双眼,也惊艳了世人的眼球!
回顾这一段刻骨铭心的找寻历程,郑先生几次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也如痴如醉地聆听着,感动着,沉醉在同学们高昂的热情与参与之中,徜徉在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学,你好”群的一幕幕动人场景里……
“同学,你好”群设立监管2人,群管2人,制定了群规群纪,群主无特权,与群员平等。如以“树正气、讲团结、亲合力、聚友善、促开心、保健康、争友情长存”为宗旨,以“44年别离44年相聚(2018年5月修改,1974年高中毕业则为离别44年,每年一次再相聚,现在都是花甲之年,意为向百岁进发不是梦)”为目标:严格遵守“政治敏感话题不发 、不可信的谣言不发等”“十不”群规,保持晚节,争做优秀群员,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市民。
郑先生说:“我退休后人闲心不闲,建立这个群,能预料到肯定会有很多麻烦,且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倘若我在余生能将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好,达到同学们满意,此生足矣。现在已是暮年,有的年老体衰,同学一场,相互搀扶、勉励,能帮则帮,这是同学应尽的责任,同时也是在承担社会责任,光荣而神圣。”
郑先生提议,借用《桃花雨》优雅动听的乐曲,亲自作词,为纪念建在春天的同学群创立“群歌”,同学们立即响应。
同学,你好
柔和的春天里,同学们聚一起。
历经岁月洗礼,幸福里甜蜜蜜。
“同学,你好!”“44年别离,44年相聚!”“相聚在柔和的春天里,你就像那亲兄弟,珍藏在我心里……”
……
“同学,你好”群歌,每天以集体合唱为主,然后逐步完善不同形式的独唱、领唱、合唱、重唱等。利用多种方式唱响群歌,主要是调动同学们唱群歌的积极性,振奋精神,全员参与,也激发身患不治之症的罗同学不再沉沦。“你就像那亲兄弟,珍藏在我心里。”“一颦一笑都让我想起,一生一世都把你珍惜。”心底淳厚的同学们,牵着他的手,一遍遍唱着,大声唱着,深情地唱着,唱到了他的内心深处,唱得他老泪纵横。一串串充满友情的链条,化作孙悟空的降妖棒,直击无情、狡猾、多变的妖魔。他的灵魂为之触动,他愿做蓝天中翱翔的鸟儿,自由地呼吸,放声高歌,振臂呐喊。他俨然从炼丹炉里蹦出来似的,成为同学中的精灵,笑声朗朗,生机焕发。
同学们自筹资金2000元捐给了母校,采取种植纪念树(银杏树),挂纪念牌,座谈交流发言等形式,畅谈美好的晚年生活,更多的是感怀别离思乡情愫。顾家店中学现任校长江书文致贺词,同学代表杨晓葵发言,被特邀莅临同学会的林大凡、卞一贯、李佑林等三位退休老师,均已80岁高龄,面对昔日的学生都已行将晚风暮年,既有“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和自豪,又有岁月流逝如白驹过隙的伤感。他们一起分享了学生的成长故事和满满的爱,浓浓的师生情谊在延绵了40余年后终于得以捡拾珍藏。他们只有紧握住一双双颤抖的手,互道珍重。
岁月在时间的河流里冲撞、洗刷、沉淀,往日的记忆,就像一道道年轮,深深地刻在脸上,成为深深浅浅的沟壑和皱折,鬓角上、额头上、头顶上多了些许白发,这是逝去的光阴呈现出的另一种美,就像秋叶散落于地,化腐为泥,成就根植大地的树木枝叶繁茂,高入云天的永恒;这是挥洒青春,流血流汗,自我奋斗,努力拼搏,风骨犹存的“标配”更深层的内涵和意义。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佳句,正是同学们乐观豁达,智慧机敏的真实写照。
“同学,你好!”你是同学寂寥时送来的一盏明灯,驱走黑暗,引领方向。同学们平淡而简约的晚年生活,就在奉献与被关爱,诉说与倾听,回忆与展望中打发休闲时光,以期获得精神支撑,让灵魂净化,思想升华。借助这个平台,相互问安,快乐沟通,达成共识,既活跃了群内气氛,又消除了因某些外界因素带来不快产生的思想包袱和心理隔阂,整个人心情畅快,收获了预期,群主郑先生感到无比欣慰。
“同学,你好!”你运用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提出的“大慈恻隐,皆如至亲”的医学人道主义思想,将所有同学视为“至亲”,将关心同学的身心健康为崇高职责,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拥护。蒋同学体弱身衰,膝下无子,住在顾家店福利院。2019年临近春节,同学们自发地组成“亲友团”,掏钱送物,到福利院探望,一双双布满皱褶且温暖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每个人的眼眶里溢满晶莹的泪花,在场的福利院工作人员和院民们,也被感动得泪眼朦胧。蒋同学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袭来,那就是同学间纯洁、真诚的“手足情谊”,犹如原木的温润特质,赋予自然的美,也让他的生活拥有值得体会的温度,明媚于心。
同学,互为“镜子”。同桌的你,十年寒窗的你,你的热情率直,真诚善意,都清晰地映在镜子中。不会说话的镜子,则默默地注视着你的一言一行!柳眉弯月,咧嘴欢笑,送去一缕明媚的阳光,快乐每一天。经常照照镜子,直视镜中的自己,懂得感恩,学会满足,吃亏是福,这会让你意外收获人生的大智慧。
倘伴在同学群,畅响欢歌笑语。
同学,互为“影子”。在“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的好日子里,没有云层的遮挡,惟有同学的倩影刻入心间骨,走过的路上,跨过的桥头,躺过的河里,都有湛蓝天空下渐渐拉长,亦或缩短,亦或重叠的“影子”,亦或不慎跌倒的印痕,这就是成长的足迹循序演化成为了美丽的倩影,定格在人生的每个重要节点,挥之不去,亦或成为心中存放的希冀,在没有星辰的午夜,小心翼翼地窥视有没有丢失或损坏。
同学是缘,余生相牵。一起手挽着手,一路上互相搀扶,沿途的风景让他们走走停停。倚靠在公园的条椅上,晒晒太阳,躺在在草坪上嗅一嗅青草的味道,不经意间,快乐的蜜蜂“嗡嗡嗡”地由远及近飞来,它要跟亲密的同学们打声招呼,再穿行于花丛中,正像曾经的自己:聪明活泼、勤劳勇敢、团结合作、孜孜不倦、舍己为人……“同学,你好”群里正充满着“蜜蜂精神”,将甜蜜的事业进行到底。五彩蝴蝶在繁花中扑闪着双翅,轻盈翩飞,迷恋娇花美艳,一颗颗不泯的童心,驱使他们追逐着蝴蝶嬉戏……
“同学,你好!”“离别是相逢的希望,相聚是友情的延续。离别难,相聚更难。友情不能丢,期盼再相聚。”
同学们高亢悠扬的歌声,似那天籁之音,始终响彻在顾家店中学校园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