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诗”,你想到的是《诗经》、《楚辞》?还是宋词唐诗?抑或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提到“远方”,你又会想到什么呢?是背着行囊独自远去的背影?还是洒满夕阳、一眼望不到边的路途?或许,这些你都不曾想到,但你一定读过那首:“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即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是的,汪国真的这首《热爱生命》影响了几代人,“诗和远方”也令无数人憧憬。
那么,你所认为的诗和远方又是什么呢?是风花雪月,还是浪迹天涯?
正如大多数人一样,每个人都必定要先解决实际的温饱之后才能开始精神生活。对此看法,我并不反对,甚至还十分赞同。是的,我们的生活,是苦,是累,是现实,是无比的沉重。但诗和远方的美好,不也正是根植于我们日复一日的现实生活之中,与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相伴吗?因为,诗就是生活,远方也是生活。
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乞丐虽流浪街头,却写的一手好书法;农民工蓬头垢面,却依然可以画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地铁通道里的流浪歌手,背着那把旧吉他,想我们弹奏属于他的音乐人生……尽管人们常常以“高手在民间”这句话,来解释这种现象。可我依然愿意相信,他们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诗和远方”,才在物质生活不尽如人意之时依然有所追求。
那么,诗和远方到底是什么?苟且又是什么呢?
但当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时,才明白自己的想法是那样的幼稚。那段话是这样说的:“诗和远方,根本在诗;心中有诗,就有远方。心中无诗的时候,你就是在苟且,心中想起诗的时候,你就是在远方。”直到那时,我才明白,“诗和远方”本就无分现实与梦想,更不是既定的诗句和空间上的距离,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心态。
只要你的心中常有梦想,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也不是苟且。同样,没有对梦想的追求,即使你到了天涯海角,走遍了名山大川,也不能叫作诗和远方。正如网上所说,“没有目标与梦想,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苟且说的是现实的自己,诗和远是对梦想中的自己的一种美好期待。我曾经也一度这样认为,“诗和远方”就应该这样被定义,因为他们听起来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诗和远方,并不是彻底摆脱眼前的生活,去流浪或者去旅行,而是要懂得从眼前的现实生活当中发现美。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诗是美,远方也是美,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只要心中有雅望,诗和远方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心里。
这番话,说起来简单,听起来也颇有道理,然而若是实践起来,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而大多数人的错误,就是活得太物质,一提到“诗和远方”,就以为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诗便是文字的排列,远方就是空间上的距离,“诗和远方”就是怀揣一本诗集,背着行囊去旅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并且一度想着能去实现,就像许巍歌中所唱:“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然而,这终究只是一个形式,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
真正的诗和远方,是一种扎根于生活的高尚情趣,是一种依附于内心的虔诚态度,更是是一种需要努力追求的境界。诗和远方,诗是内心不老不死的雅望,远方是一种对生活实际的跳脱。因为有了“诗”,我们才会在艰难的现实生活中保持那一份对美的渴求;因为有了“远方”,我们才会在日趋现实和物质的世界里,拥有着跳出平凡生活的渴望。可以说,诗代表着人生的高度,而远方代表着人生的广度,无论是向上还是向前,我们的出发点都是生活,是我们脚下的那个点,而我们要到达的地方,就是生活之上的“云端”。
还记得现代写作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诗歌是什么?诗歌就是每个人心中潜藏着的一个幻美的诗化世界,这个世界构建着一个人所有的幻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只要我们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看着窗外,但是我想,他的心里也许早就是一派诗意的景象了,也早就游遍了大千世界,他有着他的诗意世界,虽然他身份平凡,但他拥有自己的诗和远方,正如那句话说的一样,“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怀诗与远方,即使卑微如尘埃,也能生出一朵莲花来。
其实仔细想想,我身边不也处处存在着“诗和远方”吗?当我在校园里发现了盛开的桃花,闻着花香陷入陶醉,想要歌咏世界的美好时,那一刻,我就拥有了诗和远方;当我在图书馆,抬头看见午后的阳光洒进来,唯美的画面在脑中浮现,那一刻,我也拥有了诗和远方。
繁忙和劳累并不是我们堕落的借口,生活的压榨也不是我们逃脱的理由,只要你愿意用心去发现周围的美,诗和远方就在你我身边,不曾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