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理小故事(禅理小故事精选)

时间:2019-11-25 19:50 来源: 作者:[db:作者] 我要投稿

禅理小故事精选

禅理小故事精选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简短禅故事

简短禅故事

下面是我整理收藏的一些哲理小故事。这些小故事给我不少启迪,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心态

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2.情况不同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小猪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3.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4.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5.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6.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7.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

抬杠禅理故事

抬杠禅理故事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禅人生感悟故事

佛禅人生感悟故事

  读懂禅的故事,感悟人生平常心

  将禅的启示用平常心解读一番,有了平常心,就有了一份可贵的平静、一份淡定的心态。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座庙,
  庙里两个和尚讲故事……

  弟子问慧海禅师:“师父,您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之处,活得如此潇洒自在?”
  慧海回答道:“就是困了睡觉,饿了吃饭;吃得心安,睡得放松。”
  弟子大吃一惊道:“这似乎没什么与众不同,每个人都这样的呀。”
  慧海笑着说:“并不是这样。我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什么也不多想,所以吃得舒坦,睡得安心。而世间芸芸众生,吃饭的时候多为琐事烦恼,睡觉的时候又寻思着算计别人,怎么能活得轻松自在呢?”
  弟子听完之后感悟道:“如此看来,平常的生活守住一份平常心,就是真正的禅。”
  禅非深不可测的玄机,只是普通人的平常心态而已,就是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做事认真做,为人不计较。

  人生总有苦乐两面。太苦了,要常唤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要常想人生苦的一面。将禅的启示用平常心解读一番,有了平常心,就有了一份可贵的平静、一份淡定的心态。

  佛道:禅的故事
  1. 庄周梦蝶
  小和尚向禅师请教快乐之事,禅师对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黄昏,庄周一个人来到城外的草地上,他很久都没有这样放松了,他一直被迫在痛苦中生活,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他。他必须强迫自己摒除杂念,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不去想别的事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活状态中。
  他仰天躺在草地上,闻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尽情地享受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身上色彩斑斓,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金色的土地,还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柳絮,花儿争奇斗艳,湖水荡漾着阵阵涟漪……他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梦境中,完全忘记了自己。

  突然,他醒了过来,完全不能区分现实和梦境。当他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梦的时候,他说:“庄周还是庄周,蝴蝶还是蝴蝶。”
  很长时间以后,他终于幡然醒悟:原来那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蝶儿就是他自己。然而现在他还是原来的庄周,和原来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现在,他的心态和原来不一样了。但就是享受那片刻的梦境,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禅师说:“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了庄周的心。这样的小事也能让他快乐,还有什么事能让他忧愁呢?”小和尚听完禅师的话,终于明白了快乐的道理。

  生活禅理1 人生处处有快乐

  2. 禅师送饼子
  龙潭崇信禅师未出家前在道悟禅师的寺旁摆了一个摊,靠卖饼子为生,生活十分贫困,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天黑了就在别人的屋檐下睡觉。
  道悟禅师见他生活如此艰苦,就把寺中的一间小屋让出来给他住,崇信为了感谢道悟禅师,每天送给道悟禅师10个饼子。每当崇信送饼子给道悟禅师的时候,道悟禅师总是非常高兴地收下了,等崇信回去了,道悟禅师就叫人从10个饼子中取出一个还给崇信。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两天时间。

  两年后,崇信终于忍耐不住了,他问道悟禅师:“我既然送你饼子,你为什么要每天还我一个呢?你这样做是因为看不起我吗?”
  道悟禅师听了他的话,向他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10个,我为什么不能每天换你一个呢?”
  崇信辩道:“我既然能每天送你10个,难道还在乎你还给我的这一个吗?”
  道悟禅师哈哈大笑说:“我不嫌你的10个多,难道你嫌我的一个少吗?”
  这几句话让崇信顿有所悟,从此以后他决定出家,不在沉迷在世俗的笼罩之下了,他要去寻找真正的禅理,来诠释生命的真正意义。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百生千万,万物皆从一而生。”
  崇信应道:“一生万物,万物皆一!”

  生活禅理2 万物皆从一而生

  3. 求子杀子
  有一位中年妇女,曾经养育了一个儿子,还想再生一子,苦于不知求子的方法。她问其他的女人:“谁有本领使我能再生养一个儿子?”
  女人中有一位老夫人,回答她说:“我可以使你心想事成,再生一个儿子。但是,你必须去行祀天之礼。”
  她见有希望,忙不迭地又问老妇人,“祀天只礼一定要行的,但以何物来做祀品呢?”
  老妇人不紧不慢地告诉她:“把你儿子杀死,取其血以祀天,肯定可以再生几个儿子。”
  这位中年妇女信以为真,求子心切,准备杀死她的儿子来祀天。一位禅师知晓此事,忍不住嘲笑地说:“世界上也真还有这样的愚人,傻到这种地步,为了求生一子,为了一个未出生的儿子,而去杀死身旁活着的儿子。”

  愚蠢的人就是这样,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竟然作茧自缚,自投火坑。他们正在做着形形色色损理害己的事情。却又痴心地以为这是去往净土西天的途径。

  生活禅理3 不要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而作茧自缚

  4. 佛就是自我
  有一次,一位学僧问惟宽禅师:“狗有佛性吗?”
  惟宽禅师答道:“狗是有佛性的。”
  “马有佛性吗?”
  “马是有佛性的。”
  “为什么这些动物都有佛性呢?”
  “因为它们都是众生,众生均有佛性。”
  “既然这样,那么你有佛性吗?”
  “我没有佛性。”
  “那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你没有?”,
  “因为我不是你所说的众生。”
  “你不是众生,是佛吗?”
  “我不是佛。”
  “那你究竟是什么?”
  “我不是一个‘什么’!”
  “佛性到底是什么?是我们能看,或是能想到,或是能感觉到的吗?”
  “什么也不能,只能悟到。”
  惟宽禅师反过来问学僧:“荒天没有水,瘠田没有肥,能耕吗?”
  学僧答道:“不能。”
  “往荒田里注水,往瘠田上施肥,就一定能种出粮食吗?”
  “恐怕不能吧!”
  “香里有没有佛?油里有没有佛?”
  “没有。”
  “买香油,买油烧能烧出佛吗?”
  “当然不能!佛到底是什么?”
  惟宽禅师最后说:“真正的佛,是一种澄静的智慧,一种明亮的作为,不是烧香磕头就能得到的。事事妙圆,处处空寂,无争执,无欲望,一切都可以放下或者牺牲。这就是真佛!自我就是佛,佛就是自我。”

  生活禅理4 肯定自我就是真我

  5. 敬钟如佛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房中出来就听到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立刻被那种与众不同的钟声吸引了,他仔细聆听,神态极其专注。钟声停了以后,他向侍者询问道:“今天早上敲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他是新来的,才来了没几天。”
  奕尚禅师说:“你去把他找来,我有话要问他。”那个新来的和尚来了,奕尚禅师问道:“今天早上你敲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只是为了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奕尚禅师道:“我看不是这样的,敲钟的时候你一定是想着什么,否则,你不会敲出这样的钟声的。我仔细听过了,今天的钟声格外高贵响亮,只有真心向佛的人才能敲出这样的声音。”

  小和尚想了想然后说到:“我没有刻意要想着什么,在我还没有出家以前,我的老师告诉我说:‘做什么事都要用心,打钟的时候想到的只能是钟,因为钟即是佛,只有虔诚、斋戒、敬钟如佛,才配去敲钟。’”

  奕尚禅师面露喜色,提醒他道:“敲钟是这样的,做任何事也要这样。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钟的禅心,以后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这位小和尚从此事事恭谨,无论做任何事都牢记禅师的教诲,保持敲钟的禅心,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就是后来的悟由禅师。

  生活禅理5 凡事用心定可成功

  6. 佛祖与侍者
  有个人为南阳慧忠国师做了30年的侍者,慧忠国师看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
  有一天,慧忠国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侍者!”
  侍者听到国师叫他,以为慧忠国师有什么事要他帮忙,于是立刻回答道:“国师!要我做什么事吗?”
  国师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感到无可奈何,说道:“没什么事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国师有喊道:“侍者!”
  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样的回答。
  慧忠国师又回答他道:“没什么事要你做!”
  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国师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慧忠国师这样喊,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道:“国师!您在叫谁呀?”
  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启示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然不明白地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你糊涂了吗?”
  慧忠国师看到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实在你太辜负我了呀!”
  侍者回答道:“国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永远都不会辜负你,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侍者,任何时间都不会改变!”
  慧忠的眼光暗了下去。有的人为什么只会应声,被动?进退都跟着别人走,就不会想到自己的存在!难道他不能感觉自己的心魂,接触自己的真正的生命吗?

  慧忠国师道:“还说不辜负我,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佛祖与众生其实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

  生活禅理6 失败是因为自己轻视自己

  7. 磨砖与静坐
  马祖是怀让禅师的弟子,他在般若寺修行的时候,整天盘腿静坐,冥思苦想,希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有一次,怀让禅师路过禅房,看见马祖坐在那里神情专注,便向弟子问道:“你这样是在做什么?”

  马祖马上起身答道:“我在修行,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听他这样说,就顺上从地上捡起一块砖,然后在一块平滑的上头上磨了起来,神情是那么的专注和坚毅,和马祖的神情是一样的,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

  马祖非常疑惑地问道:“禅师,你在做什么呀?”
  怀让禅师答道:“我在磨砖呀,难道你看不见我在做什么吗?”
  马祖又问:“磨砖有什么用呢?”
  怀让禅师说:“我在磨砖,我想把它磨成镜子。”
  马祖说:“砖本身是没有光的,就算磨得再平,它也不会成为镜子的,你就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
  怀让禅师就说:“砖不能磨成镜子,静坐又怎么能够成佛呢?”
  马祖惭愧地问道:“弟子愚笨,请师傅指点,怎么才能成佛呢?”
  怀让答道:“有一个人在赶车,可是那个车子就是不走,于是他就拿起鞭子拼命地打车,马儿在那里低着头吃草,车子还是不动。你说是应该打车,还是应该打马儿呢?”

  马祖终于醒悟了:“坐禅只是成佛的一种手段,若想真正地成佛,只坐禅是没有用的,而是要从心里面感悟。”

  生活禅理7 不追求形式 要真正理解

  8. 寻找钻石
  有一个叫哈费特的人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个老僧告诉他说:“如果你能够找到第一块钻石,你将得到整个钻石矿!钻石就在淌着白沙的河里。”
  第二天早上醒来,他的脑子里都是钻石的影子。
  于是,哈费特把他所有的家产全部换成了钱,然后就走上了寻找钻石的路。他风餐露宿,在外面找了很多年,当一切希望都泯灭的时候,他自杀了。
  买下哈费特房子的那个人,有一次在后院的河水中洗衣服。太阳照过来,河里的沙子突然变成了白色的,河沙中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他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天然的钻石。于是他就拿来铁锹和筛子,把河水中的沙子全部挖了出来,用筛子筛过以后,各种大大小小的钻石纷纷呈现在他的面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那个人想:“哈费特辛辛苦苦地去寻找钻石,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他哪里想得到,其实钻石就在他家的后院里!”
  后来那个人把其中的几个大的钻石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封他作了大官,从此他过上了丰裕的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有宝藏,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它。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好的东西总在别人手中,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旦失去了就后悔莫及了。

  生活禅理8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9. 盲人的灯笼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增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感到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

  生活禅理9 点灯照亮别人更照亮自己

  10. 禅师与强盗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他们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你,请你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经做的坏事肯定比你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回答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想那些以前我做的那些没有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就用一种鄙夷的眼神看了看禅师,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做什么!”于是他起身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离去以后,满脸疑惑地向禅师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很了解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经对你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到:“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这样更能让他弃恶从善呢?”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美德!”
  远处传来那个强盗欢乐的叫喊声:“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人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山谷。

  生活禅理10 让别人因自己而感到快乐

  11. 克契的谦让
  克契到佛光禅师那里学禅也有好一段时间了,由于个性客气,遇事总会想办法自己打理,尽可能不麻烦别人,就连修行,也是一个人闷着头默默地进行。
  一天,佛光禅师问他说:“你来我这儿也有12个年头了,有没有什么问题?要不要坐下来聊聊?”
  克契连忙回答:“禅师您已经很忙了,学僧怎好随便打扰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眼,又是三个秋冬。
  这天,佛光禅师在路上碰到克契,又有意点他,主动问道:“克契啊!你在参禅修道上可有遇到些什么问题吗?有的话就要开口问。”
  克契答道:“禅师您那么忙,学僧不好耽误您的时间!”
  一年后,克契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禅师再对克契语道:“克契你过来,今天我有空,不妨进禅室来谈谈禅道。”
  克契禅僧赶忙合掌作礼,不好意思地说:“禅师很忙,我怎能随便浪费您的时间?”佛光禅师知道克契过分谦虚,这样的话,再怎样参禅,也是无法开悟的,得采取更直接的态度不可了,所以当佛光禅师再次遇到克契的时候,便明白地对克契说:“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只见克契仍然应道:“老禅师,您忙!学僧实在是不敢打扰!”
  这时,佛光禅师大声喝道:“忙!忙!我究竟是为谁在忙呢?除了别人,我也可以为你忙呀!”佛光禅师这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顿时打入了克契的心中。

  谦逊固然是种美德,然而过度执著于谦逊,却可能使你错失了开悟的契机。
  闭门苦思数年,也许不如与禅师的一席对谈,能使你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看来进退取舍的智能与节度,也是生活与修行的重要功课了。

  生活禅理11 过度谦逊会失去机会

  12. 丹霞禅师
  丹霞禅师未出家时曾一度追求功名。有一天,有人对他说:“做官还不如做佛。”于是他就来到了马祖那里,请求他收留。
  可是马祖禅师不肯收留他,对他说:“每个人都有因缘,你的因缘不在我这里,你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于是,丹霞就来到了石头禅师那里,石头禅师收留了丹霞,命他每日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一做就是好几年,丹霞从无怨言。

  有一天,石头禅师命大家除草,让大家都回去拿除草的工具,可是丹霞却拿了一把剃刀。石头禅师看他已经开悟,便为其剃度。
  过了一段时间,丹霞去见马祖,感谢他指点之恩。他直接进入大殿,骑在祖师的圣像上,众人大惊,急忙向马祖禀报。马祖出来看到他这样,欢喜地说,“我子天然!”从此,丹霞即以“天然”为名。

  严冬的时候,大雪纷飞,天气异常寒冷,寺中没有足够的木材了,丹霞便把大殿上的木雕佛像丢入火种取暖。众僧纷纷斥责丹霞对佛大不敬!
  丹霞说道:“我是在烧取舍利子,而不是在烧火!”
  众人厉声斥责说:“木刻的佛像里怎会有舍利子?”
  丹霞说:“既然是木头,拿来烧火又有何妨?”众人哑然。
  有一天,下了一天的雨,雨刚停,丹霞禅师与另一位道友欲赶往某地,他们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穿着绸布衣服,系着丝质的衣带,没有办法走过那条泥泞的小路。

  丹霞说:“来,我抱你过去。”然后就把那位女子抱过了小路。然后他们继续赶路,直到天黑时,道友才对丹霞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的行为不检点,为什么要那么做呢?”

  丹霞惊异地说:“什么?那个女人吗?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管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至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本文转自《中华励志网》 http://www.zhlzw.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64)

  有个新来的和尚对赵州说道:“我从长安来,横扛着一条拄杖,却不曾碰着一个人。”

  赵州答道:“不是因为没人,是因为你的禅杖太短。”

  和尚顿时就傻了眼。

  (158)满了吗

  一位学僧对无德禅师说:“禅师!在您座下参学,我感到已经够了,现在想告假云游四方。”

  禅师问道:“够了是什么意思?”

  学僧一本正经地答道:“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

  禅师说道:“那好吧。不过在你走之前,先帮我装一盆石子来吧!”

  学僧很快就装了一大盆石子拿来。 l

  禅师指着盆里的石子问学僧:“这一盆石子满了吗?”

  学僧答道:“满了。”

  禅师随手抓了好几把沙放进盆里,沙子渗进缝隙,并没有溢出来。

  禅师问学僧道:“满了吗?”

  “满了!”学僧肯定地说。

  禅师又抓起一把石灰掺入盆里,石灰也没有溢出来。

  禅师再问道:“满了吗?”

  学僧想这回可放不下东西了吧,把我十足地说道:“满了!”

  禅师顺手又再倒了一杯水下去,水也渗了下去。

  “满了吗?”禅师又问。

  (174)

  多少重

  苏东坡经常与照觉禅师论道,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时,忽有省悟,做了“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以表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觉禅悟后,对佛法更是自视很高。曾听到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非常不服。因此,他微服求见,想探究承皓禅师的禅功。刚见面,苏东坡就说道:“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

  苏东坡答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对答,礼拜而去。

禅智慧小故事

禅智慧小故事

多捡一些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地捡起来,放在口袋里,在旁的沙弥就说道:‘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打扫。’鼎州禅师不以为然地道:‘话不能这样讲,打扫,难道就一定会干净吗?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沙弥又再说道:‘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您怎么捡得完呢?’鼎州禅师边捡边说道:‘落叶不光是在地面上,落叶在我们心地上,我捡我心地上的落叶,终有捡完的时候。’沙弥听后,终于懂得禅者的生活是什么。当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叫周利槃陀伽,非常愚笨,佛陀教他一首偈颂,会念前句就忘了后句,会念后句就忘了前句,不得已,佛陀问他会什么,他说会扫地,佛陀就叫他扫地的时候念‘拂尘扫垢’,他念久后,心想,外面的尘垢脏时,要用扫把去扫,心内污秽时要怎样清扫呢?这样,周利槃陀伽就聪明开智慧了。鼎州禅师的捡落叶,不如说是捡心里的妄想烦恼,大地山河有多少落叶不去管它,心里的落叶捡一片少一片。禅者,只要当下安心,就立刻拥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儒家主张凡事求诸己,禅者要求随其心净则国土净,故人人应随时随地除去自己心上的落叶。
圆融之道 药山禅师向石头希迁禅师问道:‘我对佛法三藏十二分教,已略有所知,但对于南方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道理却始终不能了解,恳请禅师为我指点!’石头希迁禅师说道:‘肯定的不对,否定的也不对,肯定的否定,否定的肯定也不对,恁这么时,该怎么办?’药山禅师虽有契入,但未接心,过了一会,石头希迁说道:‘你的因缘不在我这里,还是到马祖大师那边去吧!’药山禅师去参拜马祖时,提出同样的问题。马祖说:‘我有时叫他扬眉瞬目,有时又不叫他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是他,有时又不是他。你究竟怎样去了解他呢?’药山听罢,一句话不说,便向马祖礼拜。马祖问道:‘你见到了什么,要向我礼拜?’药山回道:‘我在石头禅师那儿,正像蚊子叮铁牛。’听明白后,融会于心,那是理解;见到什么,体会实践,那是境界。境界的深浅,不可言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药山禅师游走‘江湖’,从湖南的石头希迁禅师,到江西的马祖道一禅师,江湖问道。所谓禅心,所谓本性,如果要能实践,石头禅师对他把肯定与否定放在一边,马祖禅师用扬眉瞬目也说是他不是他。是他是肯定,不是他是否定,其实,道--是否一如,空有一如。禅,原来是圆融之道。
好事不如无事 有一次赵州从谂禅师提起一句禅话道:‘佛是烦恼,烦恼是佛。’学僧不解,因而纷纷要求赵州解释,学僧们问道:‘不知佛在为谁烦恼?’赵州从谂回答道:‘为一切众生烦恼!’学僧再进一步问道:‘如何可以免除这些烦恼呢?’赵州从谂严肃地责问学僧道:‘免除烦恼做什么?’又有一次赵州从谂禅师看到弟子文偃在礼佛,便用柱杖打了一下,问道:‘你在做什么?’文偃答道:‘礼佛!’赵州从谂斥责道:‘佛是用来礼的吗?’文偃道:‘礼佛也是好事。’从谂道:‘好事不如无事。’烦恼是病,佛道也是病,佛菩萨是真有病吗?不是的!佛菩萨是为一切众生而病。佛陀降诞娑婆,观音行化苦海,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菩萨悲愍众生,免除众生的烦恼,是为了什么呢?礼佛虽是好事,但却莫执着此‘好事’││功德,无事才是真正的好事。
无响无闻 皓月供奉有一天请示赵州禅师道:‘如何是陀罗尼(密咒)?’赵州禅师不开口,以手指指着禅床右边。皓月:‘这个?’赵州:‘你以为这不是陀罗尼咒吗?僧却诵得。’皓月:‘还有人诵得否?’赵州禅师又指着禅床左边。皓月:‘这个?’赵州:‘有什么不对,僧亦诵得。’皓月:‘我为什么听不到呢?’赵州:‘大德岂不知道,真诵无响,真听无闻。’皓月:‘这么说则音声不入法界性了。’赵州:‘离色求观非正见,离声求听是邪闻。’皓月:‘如何是不离色是正见,不离声是正闻?’赵州禅师示偈道:‘满眼本非色,满耳本非声; 文殊常触目,观音塞耳根。 会三元一体,达四本同真; 堂堂法界性,无佛亦无人。’一般人想从咒语音声求得即身成佛,就如皓月供奉不解色法音声当体即空一样。皓月虽经赵州指点总持一切义(陀罗尼)──即色即空,仍然不解,以为音声不入法界性。岂知法界性不离色相而显,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色法音声等俗谛)求菩提(胜义谛),犹如觅兔角。’ 百味具足 云岩昙晟禅师初参药山禅师时,药山禅师问道:‘你从什么地方来?’昙晟:‘百丈怀海禅师那里来。’药山:‘百丈有何言句开示?’昙晟:‘平常都说:我有一句,百味具足。’药山:‘碱则碱味,淡则淡味,不碱不淡是常味,什么是百味具足的一句?’昙晟禅师无言以对。药山:‘我亦有一句:争奈目前生死何?’昙晟:‘目前无生死。’药山:‘你在百丈禅师处有多久?’昙晟:‘二十年。’药山:‘二十年在百丈处,俗气仍未去除。’有一天,药山禅师又问道:‘百丈禅师除一句百味以外,更说些什么佛法?’昙晟:‘有时道三句,要我们省去六句会取。’药山:‘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药山禅师喜形于色,接着又问道:‘更说什么法?’昙晟:‘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便用柱杖将大家一时赶散,然后又召回来,自己不说,反而问人:“是什么?”’药山:‘你何不早这么说,从你的口边,我今日得见怀海师兄。’昙晟禅师也因此于言下省悟。如果要认识一个人,有时要经过许多年月,要知道一些事理,也须费些周折。二十年不长,三千里不远,直到说无所说,才认识百丈怀海,此即所谓一句百味了。

国家战士
有一次,一团野战军从事演习,有些军官认为把部队设在峨山禅师的寺院中最为隐密,并且要寺中负责三餐。峨山禅师吩咐典座说:‘用跟我们一样吃的东西,和他们结缘。’因此,使这一团军队颇为愤怒,没有鱼肉,只有青菜萝卜,实在吃不惯,于是他们生气了,其中一位军官跑来,指着峨山禅师怒斥道:‘你把我们当什么人?’峨山禅师不慌不忙地说:‘我把你们当自己人。’军官仍然责问道:‘你竟然每天只煮一些青菜萝卜的家常菜给我们吃?’峨山禅师委婉解释道:‘青菜萝卜既是家常菜,天天吃它也不会讨厌!’军官非常生气,大声吼道:‘你把我们当什么人?我们是国家的战士,不惜头颅脑髓要和敌人拚命!’峨山禅师终于也不客气,大声吼道:‘你把我们当什么人?我们是人间真理的使者,我们舍弃一切为的是要救度一切众生!’世界和平,人类福祉,宗教与宗教家的贡献,也是不可限量的。以今日整个世界,种种暴力事件,天灾人祸、恐怖分子、战争威胁,可以说人心惶惶,笼罩着死亡的阴影。若是缺少宗教力量来安定人心,社会将更加混乱。出家人割爱辞亲,为了延续真理的传承不断,让人类精神有所寄托,而奉献终身,甘于淡薄,并非人人都能做得到的,所以古德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 自伞自度有一位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禅师:‘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如佛性,应该不被魔迷。雨天不带伞想别人助我,平时不找到真如自性,想别人度我。自家宝藏不用,专想别人的,岂能称心满意?自伞自度,自性自度,凡事求诸己,禅师不肯借伞,这就是禅师的大慈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