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湘行散记答案
【主回答】
题目:
1.在作者看来,在第二个长滩上碰到的老纤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作具体阐述。(6分)
2.文中划线部分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说明。(7分)
3.结合全文,怎样理解文中第五段“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这句话?(4分)
4.本文是一篇旅行记,在文章结尾,作者描写了一幅小小水村如诗如画的生活景象。从全文看,这样安排有何好处?作者的描写有何特色?(6分)
答案:
【小题1】⑴体格健壮,生命力旺盛。(1分)他年近八十“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在干冷的天气里光着脚谈生意;“见小船已开出后”,“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2分)。(三个例子任意举出两个即可)
⑵对于生存努力而执着。(1分)他冒着寒冷同掌舵水手讨价还价,希望多挣钱;在讨价还价无望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要求,自动拉纤;数钱时神气活现(2分)。(三个例子任意答对两个即可)
(注意:是回答作者眼中的老纤手形象,如答“又老又狡猾”,不给分。)
【小题2】划线部分记叙的是一个水手的意外死亡(1分),这本是一件非常悲惨的事情、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1分),但作者的叙述语言却冷静客观,不渲染,不夸饰(1分),与所叙内容的悲剧色彩和带给读者的心理震撼形成强烈的反差(2分)。这一方面与下文“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相呼应(1分),另一方面,将水手的生活状态更如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下了体悟和思索的空间(1分)。
【小题3】这句话既写出了弄船人因生活境遇之悲惨,已经对生活的苦难习以为常,并不觉得年近八十的老人这样卖命地拉活有什么不合常理,甚至连自身的意外死亡也被视作平常之事。(2分)也写出了作者对他们的悲苦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1分)和对他们漠视生命意义的委婉批判。(1分)
【小题4】⑴作者在文中主要记叙了一位水手意外身亡和一位老纤手执着于生存的故事,重点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苦难、沉重(1分),结尾转而对一个典型的水村风物进行描绘,重点写出水村生活美丽的一面(1分),这样写不仅使文章点面结合,摇曳多姿(或:显得手法灵活),(1分)也更全面地反映了辰州途中的生活面貌(1分)。
⑵作者的描写主要从声音这一角度切入,着重写了自己所听到的各种声音(1分),并结合眼前所见,虚实相生,生动地写出了水村生活的恬静的一面(1分)。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这篇文章记录了沈老一个充满“野味”的友人。他有着浑话嚣骂的说话方式,骂出稀奇古怪的字眼,根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辞典;他爱收藏字画,能鉴别一二;他称呼沈老“牯子老弟”,也在不经意间夸耀他“文章魁首”。文章中的朋友讲着最不中听的话,但却有着最中肯的情谊,是一个真正的朋友。《桃源与沅州》:从《桃花源记》和读书人寻桃源洞切入,然后娓娓叙述桃源城里的风雅轶事,嫖客的风流和妓女的辛酸,烟草贸易和各地五花八门的特产,寂寞的船客和鄙野的船夫,沅水上的漂泊和屈原辞赋里的香花香草,沅州城门上的血迹和当年那场守城兵与请愿青年的冲突。本文篇幅不算太长,但是内容却包罗万象。从桃源的总体印象,具体到桃源的特产、生意往来、交通工具,以及人们的生存现状和人生奋斗的过程,再讲到桃源的花草,最后到桃源人的精神气质等等,有详有略,作者尽可能地在简洁的语言里包容了丰富的内容,让人们充分地了解桃源的风土人情。
《鸭窠围的夜》:文章记写了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 写夜色,写夜声,写夜店里和夜船上的人,让人想到西伯利亚的夜,遥远而模糊。抒发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本文描绘了作者坐船经由桃源到沅陵一段水路时所见的风物和所怀的心境。作者夹叙夹议,不时地透露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反刍与思考。其实,除了有关沅陵地方特征的一般介绍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长滩船只遇险、一位拉纤老人的固执倔强、河边村寨的声音和影像。其中,有近景,有远景,有特定人物的特写,也有村寨风情的写意,且无论叙事写景,都虚实相间。然而,行文虽富有变化,却只是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所叙人事,也不过是沅水流域司空见惯的人生悲欢。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本文写的是水手牛保的故事。牛保因与吊脚楼上的多情女子缠绵,一再延误启程时间,使同伴由催促而至辱骂,这让“我”对牛保充满了好奇。机缘凑巧,牛保回船时从我”船边经过,“我”冒昧地招呼他,他竟笑着举起满满当当的棕衣口袋要请我吃核桃,且告诉“我”从吊脚楼得来的那口袋里还有栗子、干鱼等许多好吃的。为感谢牛保赠以核桃,“我”回馈他四个烟台大苹果。没想到牛保拿着那四个苹果飞奔而去,又上了吊脚楼,导致他的同伴那天骂哑了嗓子…文中有那贪恋着香粉和暖被的牛保,那吊脚楼人家窗口鬓发散乱的年轻妇人,那骂骂咧咧野话连篇的水手,还有那打扮得像个观音的夭夭。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写的就是给作者划船的三位水手,老的五十三,船龄三十七年;壮的三十一,船龄五年,却有五年兵龄和十一个月的土匪经历;小的十五六,那只会傻笑或说几句狠话可怜儿。“我们”在船上漂泊了十二天,在这十二天的相处中,“我”了解到水手的工资极低。“我”请他们喝酒,给拦头的水手钱,让他上岸去,结果他却给“我”买回了橘子,体现了人性的善良。还写了码头的从繁荣到衰败,突出了社会经济萧索,人们生活贫困。
《箱子岩》:本文生动地记叙了作者15年间两次到箱子岩的见闻及感受,它以湘西的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对政治、经济和人的精神状态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去把握湘西人民的生命形式。文中有那在寒风中缩颈敛手修补渔网的几个老渔婆,那脸上刻着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跛脚年轻人。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矿工于七年前的一个深夜,杀了一名哨兵沉尸煤井,然后落草为寇做了土匪。在防军与土匪对峙的时候,五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军官,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气,用计捕捉了矿工出身的土匪头子。而最后这个土匪头子谎称自己还有枪械在矿井旁,邀他们随自己去取。趁着大家翻找枪支的时候,土匪头子便纵身跃进煤井中自尽。那正是当年他夺枪杀人后抛尸的井口。
《老伴》:跨度十七年,写一个补充兵与一个绒线铺女孩的爱情传奇故事。十七年前十三名补充兵中的赵姓少年发誓将来作了副官,一定要回来讨那女孩做媳妇。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去那绒线铺买白棉线草鞋带子,可是他连一双多余的草鞋都没有。十七年后“我”重回故地,发现那女孩还是那女孩,只是发辫上多了一绺白绒线。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那女孩的父亲正是当年那位发誓要做副官的少年,只是眼前这个鸦片鬼已经认不得“我”了。可见十七年前那个女孩后来真的成了少年的“俘虏”,随后就成了现在这个女孩的母亲,至于再后来她是怎么死的,不得而知。更没想到后来她自己又成了《边城》里面那个翠翠的原型。
《虎雏再遇记》: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虎雏,“我”叫他祖送。虎雏原是一个小豹子一般的乡下孩子。他不主动招惹人家,一旦受到别人欺侮他便睚眦必报。几次致人死地却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真是人如其名。本文主要写“我”为了路上平安,向哥哥借了他送“我”的事情。在路上,他热情地帮助水手们干活,还跳进水中帮着去扛船。路上遇到一个军官要搭船,他和颜悦色地劝其另找一条船,军官的挑衅让他后来禁不住去揍了那家伙一顿。文章刻画出虎雏热情乐于助人、嫉恶如仇、处事圆滑的特点。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在这篇文章中,“我”通过三件事来叙写这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印瞎子”。第一件事是踢球,写出了他对踢球的痴迷喜爱;第二件事是言志,他认为自己长这个鼻子是有福气的,甚至可以做皇帝;第三件事就是在过渡时赖账。通过这三件事写出他极度爱护自己的鼻子,刻画了一个乐观、自我而又幽默的形象。
《滕回生堂的今昔》:这篇文章写了“我”小时候由于身体的原因,认了一个干爹,他聪明能干,有着武学精神。但是当“我”后来回到阔别十八年的地方,才发现干爹死了,他的孩子生活也很贫困。桥头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战争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湘行散记每篇主要内容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这篇文章记录了沈老一个充满“野味”的友人。他有着浑话嚣骂的说话方式,骂出稀奇古怪的字眼,根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辞典;他爱收藏字画,能鉴别一二;他称呼沈老“牯子老弟”,也在不经意间夸耀他“文章魁首”。文章中的朋友讲着最不中听的话,但却有着最中肯的情谊,是一个真正的朋友。《桃源与沅州》:从《桃花源记》和读书人寻桃源洞切入,然后娓娓叙述桃源城里的风雅轶事,嫖客的风流和妓女的辛酸,烟草贸易和各地五花八门的特产,寂寞的船客和鄙野的船夫,沅水上的漂泊和屈原辞赋里的香花香草,沅州城门上的血迹和当年那场守城兵与请愿青年的冲突。本文篇幅不算太长,但是内容却包罗万象。从桃源的总体印象,具体到桃源的特产、生意往来、交通工具,以及人们的生存现状和人生奋斗的过程,再讲到桃源的花草,最后到桃源人的精神气质等等,有详有略,作者尽可能地在简洁的语言里包容了丰富的内容,让人们充分地了解桃源的风土人情。
《鸭窠围的夜》:文章记写了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 写夜色,写夜声,写夜店里和夜船上的人,让人想到西伯利亚的夜,遥远而模糊。抒发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本文描绘了作者坐船经由桃源到沅陵一段水路时所见的风物和所怀的心境。作者夹叙夹议,不时地透露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反刍与思考。其实,除了有关沅陵地方特征的一般介绍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长滩船只遇险、一位拉纤老人的固执倔强、河边村寨的声音和影像。其中,有近景,有远景,有特定人物的特写,也有村寨风情的写意,且无论叙事写景,都虚实相间。然而,行文虽富有变化,却只是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所叙人事,也不过是沅水流域司空见惯的人生悲欢。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本文写的是水手牛保的故事。牛保因与吊脚楼上的多情女子缠绵,一再延误启程时间,使同伴由催促而至辱骂,这让“我”对牛保充满了好奇。机缘凑巧,牛保回船时从我”船边经过,“我”冒昧地招呼他,他竟笑着举起满满当当的棕衣口袋要请我吃核桃,且告诉“我”从吊脚楼得来的那口袋里还有栗子、干鱼等许多好吃的。为感谢牛保赠以核桃,“我”回馈他四个烟台大苹果。没想到牛保拿着那四个苹果飞奔而去,又上了吊脚楼,导致他的同伴那天骂哑了嗓子…文中有那贪恋着香粉和暖被的牛保,那吊脚楼人家窗口鬓发散乱的年轻妇人,那骂骂咧咧野话连篇的水手,还有那打扮得像个观音的夭夭。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写的就是给作者划船的三位水手,老的五十三,船龄三十七年;壮的三十一,船龄五年,却有五年兵龄和十一个月的土匪经历;小的十五六,那只会傻笑或说几句狠话可怜儿。“我们”在船上漂泊了十二天,在这十二天的相处中,“我”了解到水手的工资极低。“我”请他们喝酒,给拦头的水手钱,让他上岸去,结果他却给“我”买回了橘子,体现了人性的善良。还写了码头的从繁荣到衰败,突出了社会经济萧索,人们生活贫困。
《箱子岩》:本文生动地记叙了作者15年间两次到箱子岩的见闻及感受,它以湘西的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对政治、经济和人的精神状态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去把握湘西人民的生命形式。文中有那在寒风中缩颈敛手修补渔网的几个老渔婆,那脸上刻着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跛脚年轻人。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矿工于七年前的一个深夜,杀了一名哨兵沉尸煤井,然后落草为寇做了土匪。在防军与土匪对峙的时候,五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军官,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气,用计捕捉了矿工出身的土匪头子。而最后这个土匪头子谎称自己还有枪械在矿井旁,邀他们随自己去取。趁着大家翻找枪支的时候,土匪头子便纵身跃进煤井中自尽。那正是当年他夺枪杀人后抛尸的井口。
《老伴》:跨度十七年,写一个补充兵与一个绒线铺女孩的爱情传奇故事。十七年前十三名补充兵中的赵姓少年发誓将来作了副官,一定要回来讨那女孩做媳妇。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去那绒线铺买白棉线草鞋带子,可是他连一双多余的草鞋都没有。十七年后“我”重回故地,发现那女孩还是那女孩,只是发辫上多了一绺白绒线。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那女孩的父亲正是当年那位发誓要做副官的少年,只是眼前这个鸦片鬼已经认不得“我”了。可见十七年前那个女孩后来真的成了少年的“俘虏”,随后就成了现在这个女孩的母亲,至于再后来她是怎么死的,不得而知。更没想到后来她自己又成了《边城》里面那个翠翠的原型。
《虎雏再遇记》: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虎雏,“我”叫他祖送。虎雏原是一个小豹子一般的乡下孩子。他不主动招惹人家,一旦受到别人欺侮他便睚眦必报。几次致人死地却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真是人如其名。本文主要写“我”为了路上平安,向哥哥借了他送“我”的事情。在路上,他热情地帮助水手们干活,还跳进水中帮着去扛船。路上遇到一个军官要搭船,他和颜悦色地劝其另找一条船,军官的挑衅让他后来禁不住去揍了那家伙一顿。文章刻画出虎雏热情乐于助人、嫉恶如仇、处事圆滑的特点。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在这篇文章中,“我”通过三件事来叙写这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印瞎子”。第一件事是踢球,写出了他对踢球的痴迷喜爱;第二件事是言志,他认为自己长这个鼻子是有福气的,甚至可以做皇帝;第三件事就是在过渡时赖账。通过这三件事写出他极度爱护自己的鼻子,刻画了一个乐观、自我而又幽默的形象。
《滕回生堂的今昔》:这篇文章写了“我”小时候由于身体的原因,认了一个干爹,他聪明能干,有着武学精神。但是当“我”后来回到阔别十八年的地方,才发现干爹死了,他的孩子生活也很贫困。桥头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战争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湘行散记读书笔记摘抄
想读《湘行散记》,是从逐渐了解沈从文开始的。沈年少即投身行伍,随军队辗转川黔湘边境。吃过苦,也阅尽了社会的黑暗。心生厌倦后,即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可以说从文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也是努力的一生。只上过小学,但却凭着对文学的爱好,以及自己对社会人事的切肤体验和深刻观察,写出了当时社会喜爱的文字,从而跻身当时的“中层社会”。可是他从来都自称是是一个“乡下人”,无时不感觉到,呆在这个群体里愈是长久,愈是感觉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深觉自己和周围的人看到的、想到的不一样,因此常常陷于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对此,沈曾在《湘行散记》里写道:“三三……,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了受难者了。……”读《湘行散记》你会发现,她名虽似游行志记,却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记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乡途中的所见所感。与其说她是一本回乡散记,倒不于说是沈对当时社会基层民众的忠实叙述,以及对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们深挚而真诚的爱。
读《湘》你会发现,那里有清澈毫无渣滓的河水,有听过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橹歌,有爱说野话却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爱质朴却沦为妓女的妇人。但远不止这些,从“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会了解到,在那个战乱且无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视角范围里,就有那么多转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战乱里平静的死去,然后不为亲人知晓;有那么多妻离子别,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运的夹缝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个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然而不再相识。初读时,以为是在读小说,仔细斟酌,才发现是沈人生经历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缩影,细细体味竟不禁使人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