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集在线阅读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开始关注林清玄的作品,是从《有风格的小偷》一文开始,一篇文稿间出乎意料的善意的赞赏,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道,从此,世上又多了一个善良的灵魂。确实,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拿着显微镜去找一个劣迹斑斑的人身上的优点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但是,林清玄做到了。恬淡自然,字间总不自觉透出禅味,小小的故事折射大大的哲理,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不经意间让人深思人生道理。读林清玄的文章,我那原本浮躁不安的心会旋即安定下来,解开心锁,放下心中的负担。
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几句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遍遍地反复回味,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我喜欢在床头放着一本林清玄的书,睡觉前细细地阅读几篇,来一次心灵的洗涤方可安静地睡去,一切禅理在梦中参透。
他说:“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无数的低谷,使我们在挫败中流泪,不是说不允许哭泣,你可以蹲下来好好抱抱自己,但是,请不要放弃,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顶点,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心情重新攀登,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灿烂。
他说:“生命是在水上写字,第二笔还未落下,第一笔已流到远方。”时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点点地在流逝,生命一点点地在逝去,再长也不过数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能让我们挥霍呢?珍惜吧。大学,就这么过了三个学期,我又做了什么呢?当初的理想呢,我与它的距离又变小么?我在思量着,也困惑着。
他说:“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面对误解,请选择沉默;面对挫折,请选择沉默;面对辱骂,请选择沉默。有时候,解释是多余的,那时候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语言。
他说:“‘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这个世界的水月不再光明剔透了,做为一个渺小的人,只有维持自心的清明,才能在这五浊的世间唱一首琉璃之歌吧! ” 还是那个淡水河口,但是周围的风景已经变了,不是以前那个美得单纯的河口,“少年时代的情怀与往事,都已经去远了,是镜花,也是水月,由于一条河的败坏,更感觉到那水月镜花是虚幻不实的”。然而,心若仍然是纯粹的,纯净如琉璃,这个世界的浑浊便不会将我们侵蚀,给自己的心留一片净土吧,哪怕你已经看过太多的黑暗!
那一切的水月河歌,虽曾真实存在过,却已默默流失,这就是无常。
是的,也许只有他——林清玄,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个时候不是最好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即使在人生的无寸草处行走,也会看见那美丽神奇的一瞥。
默声的温柔——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有些东西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题记
翻看林清玄的散文之前,对它的最初印象是想到了周国平,暑假里看过《周国平作品精选》,那本书让我觉得,它静静地摆放在那里的时候,它是平面的,使人想起时,脑中只有直直的平行线,那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枯燥的,干瘪的存在。但当你翻开的时候,才会知晓这里面到底是怎样一个复杂的多维世界。林清玄的散文虽不至于留给人硬板呆滞的印象,在翻开之前在脑海浮现的却也只是几笔粗线条而已。
可是这样的书就是要让你去翻开,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浮躁间,街头巷尾皆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常在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一个人心底繁杂的世界。
亲情与乡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题。他写到浴着光辉的母亲,虽不是他的母亲,但天下的母亲一般的爱子心。就是一句宝贝不怕,便透露出一个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怀。某些感动就是从这些细枝末节衍生出来的,不必轰轰烈烈,就是那么一句话,而生活中所见到的也许比一句话更简短粗略,但却实实在在。作者的眼睛就是如此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被人遗忘的点点滴滴,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人真实的触动。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作者的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在这些尚在的时间里,也许我们应该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意,不带半点羞涩地毫无保留地道明,正像他们给予我们毫无保留的爱。
对于故乡,我其实是没有太多的感慨与在意的,毕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机会体会到思乡的离愁别绪。但作者在文中将家乡与亲人联系起来,我忽然就觉得,也许它比我想的远有意义的多。作者说,他出门旅行时总带着一杯故乡的水土,那会给他力量,因为那里面承载的不只是故乡之爱,还有母亲的祝福。这是很实在的话,中国有句古话: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不就是如此么?乡情中,更多夹杂的是亲情吧,对亲人对故友的思念。
书中不经意间泄露出来的阳光,也总让人心安,舒适。那些是字里行间的温柔,那些阳光是作者想要给予读者的最神圣的礼物。散文中多有关于阳光的字句,总带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享受,即便是周围没有阳光,但是心中却升起了一轮骄阳。那句“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人世多少凄凉,即使你到了边疆,阳光也会洒在边疆”总是让人莫名地感动。阳光何处不在,如心里的念想一般,去往何处都不会消逝。在另一篇文章里,作者借阳光给了我们一个忠告,阳光常在,岁月无改,但是属于我们的年代却不会停留,作者劝我们珍惜“阳光照在我们身上的岁月”,阳光不会为我们停留,再伟大的艺术家也留不住它。时光是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事物,但愿我们不会让身边的一切成为记忆中匆匆而模糊的流年。
对于人生的见解也是不可或缺的。作者的人生观念是不去追求虚茫的物质条件,只要每天都有一点甜美,有一点幸福的感情,就很好了。我喜欢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只有心静的时候,想想每天发生的幸福的事情,哪怕你只有在某一时刻感受到了,那就是幸福。这也让我想起了《瓦尔登湖》里的意境,每天与自然为伴,每天都过得开心快乐。最原始的快乐,往往是最真实的。生活不过是那句“瓠仔也好,菜瓜也好”。而在社会上生命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是不重亦不轻的。在对别人负责之前,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做我们自己。梦想,于人生是极为重要的一程,我们有努力就有收获,哪怕那是戏剧性的终局。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
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
作者说,生命最有趣的部分,胜过演戏与做梦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这话分量极重。不在于人理解或不理解,只在于人是否想过要去理解。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想望比他实际是否做过更重要,因为想望是未来的,而判断一个人是否做过一件事,是看其过去。只要你想过要过好每一天,只要你的愿望足够强烈,它便会驱使你去行动,直至成功。
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许是有流水的声音,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总之,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静,在冬日人烟稀少的书店,当你坐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已有弹奏琴弦飘出的琴音安抚了你浮躁的心。它让你不知不觉地静下心,不知不觉地专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温柔。这便是一本书的魅力所在。像是一个禅师在向你说教,声音低低的,柔柔地,却丝毫不差地进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最早读过林先生的《桃花心木》,那时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购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书是从林清玄这位多产的台湾作家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的二十余万字的散文精华,令人百看不厌。过后,许多片段泊在记忆中,不时地熠熠闪光。对这本书,我更是爱不释手,常放于枕边,睡前不时拿来欣赏。
林先生的散文,最适合在平静的夜晚,冲上一杯淡淡的金银花,独坐在发出温和的光的台灯下,静静地欣赏,享受散文带给人的平和与智慧。曾经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烦乱的时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边,安抚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平静下来。这些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
文如其人,没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纯净的心,怎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林清玄读后感
在未读林清玄的文章以前,曾由于初中老师的缘故买了一本林清玄写的书,好似乎《茶,非常道》。封面竹绿色与白字结合,颇有清雅之风。但是我忽略了一点,是我后来在买来后才发现的——有关茶,及道(涉及佛家道家),或者曰由茶而悟道。对此我不是很喜欢,甚至有些憎恶。
而此次高中老师又叫我读,我只好去网上找一些其所著的文章且我喜欢的。由此我读了几篇,如《浴着光辉的母亲》等等。起初我是带着一点无奈和走马观花般的“过眼儿”,不过读完《浴着光辉的母亲》后,略略有些改观。首先,因为他有敏锐的“眼睛”,见极细微之处;其二是,他的文笔洒脱,非常朴素,像一个慈祥的老人说着故事,故事中透着真理丝丝缕缕光辉。
《浴着光辉的母亲》讲述的是一个母亲带着弱智的孩子坐公交车。在车上,母亲不断的安慰儿子不要怕,因为他第一次坐公交车。仅仅是如此,或者说不仅仅是如此,一车的人都用崇敬的眼神看着母亲,仿佛看见了母爱的光辉。而林清玄自然不止在这里赞美了母爱,而是思想抑或感叹现在的人什么时候能用这种眼光看自己的母亲。是啊,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最多的母爱不是来至自己的母亲吗,站在这长长的母爱河中,日夜沐浴在这光辉的母爱河中,何时我们弯下腰,看看底下那一泓给予自己的清水。接下来是关乎我们的,就是对待我们,这些正常的孩子,父母亲们的眼光却是那么苛刻,充满条件,无法全心的爱怜。我也深有感触,现在的孩子似乎都觉得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好,包括从前我,因为爷爷奶奶的爱和眼光总是如此慈祥,充满着全心的爱怜。现在,我也只能说爸爸妈妈不必爷爷奶奶差,仅因为知道他们是爱我们的,知道他们这么做那么做是为了我们。他们的眼神行为蒙蔽了我们的感受,甚至让我们疑惑。作者在最后“叹”道:“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带着另一种复杂的心情,读了另几篇。这几篇也是讲父母与子的,《与父亲的夜谈》《分到最宝贵的妈妈》《海上的消息》等等。也不细说,就粗浅的谈谈感受,就《与父亲的夜谈》。作者与父亲谈了短短几小时,就了解了父亲的过去,也正是这段难得的时光,让作者现在也是如此珍重。在我的记忆里,我也未曾与父亲谈话超过半小时,比之作者从前的一小时还要短。平日,我的父亲也不怎么管我,而我也不怎么了解我的父亲,因为他常常对我冷眼讽刺,而对别人却热心过头。对于他好的一面,我确实太不了解,可能时代、生活相差太大,平日里有很少说话,也不好说话吧。虽然如此,我从小对我爸爸还是比较敬佩的。如今面对作者的经历和劝勉,感触良多,惭愧罢,惭愧罢,实在是“站在河中,死于干渴”啊!
读完这几篇文章以后,我觉得生活本是一本书,而林清玄的书画上了他的记忆,感受,还有记号。在他用手写下之后,又成了我们的,换句话说,他的文章是启迪的星,我们的书的新一页仍是我们自己开启。
等待花开———读林清玄散文集
很久以前就喜欢林清玄的文章,它总能以诗样的哲理给人带来智慧和觉悟。他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智者,恬淡安适,于细小的生活中发现真理。作家都有一双细腻聪慧的眸子,他洞察体恤世间一切,娓娓道来,让人豁然开朗,心里充满宁静祥和,同时也深含着爱和阳光。
每每体味作者诚挚的情感和亲切质朴的语言时,总让人感动,觉得自己随着娓娓的叙述深入他的内心,顺着他看似散淡的思路,感受着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听着他对人生的顿悟,那么宁静平和,那么超脱,许多生活、工作中的烦恼也会随之淡然。
于是,我孜孜不倦,爱不释手。
最近,看了他的一篇意味深长的哲理故事。
“看到水田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还要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道。‘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艳的花,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问农夫:‘可是我也种过空心菜,怎么没有开花呢?’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有开花就摘来吃。怎么会看到花呢?我这些是为了做种,才留到开花呀!’我仔细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丽也不输给百合,而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如果拿来插到花瓶里,也不会输给其他的名花呀!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开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难以知道它开花是那么美。只是有一些做种的空心菜能熬到开花,人们难以改变观点来看待它。”
作者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对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见空心菜花的美,这正是以空心菜来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来面对世界,真的比空心菜开花还要难呀!
空心菜的故事给我们很多感悟。等待会有馨香的惊喜,等待会有美丽的回报,等待会有生命之花的灿烂开放。孩子的成长,不也是空心菜开花的历程吗?这是一个漫长的积蓄和提升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轻轻地呵护,慢慢地欣赏,耐心地等待,尊重他们的差异,宽容他们的脚步。我们不能违背四季的规则,提前收割。否则,我们收获的就只能是“空心菜”,是菜!绝没有希望看到美丽的空心菜花。不是孩子成长慢,而是我们的心太急;不是教学方法有问题,而是教学思想有偏差。其实,他们正在不知不觉地生长,心灵的蓓蕾也在悄悄地萌芽。只是我们浮躁的心在应试的海洋中浸泡得太久,失去了知觉;我们功利的目光,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搜寻得太累,迷失了方向。所以很难察觉到心灵的感动,倾听到花儿开放的声音。
林清玄哪本散文集好
《莲花开落》 《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您可以找着看看,有些作品蛮有禅意的。林清玄散文集目录
一 少年游
1、少年游
2、暖暖的歌
3 、旅店
4 、冷月钟笛
5 、生平一瓣香
6 、月光下的喇叭手
7、 温一壶月光下酒
8 、无关风月
二 金色印象
1 、箩筐
2 、鸳鸯香炉
3、 木鱼馄饨
4 、青山元不动
林清玄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
创作特点
林清玄的散文耐人寻味,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正如他曾说过文章要“向内探索,向外追寻”。他的散文创作通常起源于平常之物,在优化文字语言的同时,意蕴也会得到系统性展现,透露出生命的玄机,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怦然心动的感受。
例如,在《黄昏菩提》一文中,“从有蚂蚁窝的菩提树荫走到阳光浪漫的黄昏,我深深地震动了,觉得在乡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里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心情,一些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智慧”,充分展现了作者由菩提联想到生命及心情的智慧。立意也从一个场景而幻化到另一个场景,使散文中有了十分玄妙的哲理体现。
由于受到佛教精神的影响,林清玄的散文往往充满了禅意,体现出一种宗教情怀中的道德观念,展现出佛学慈悲仁爱、普度众生的特点,散发出浓浓的平民情怀及平等意识。正是由于这种立意情怀,林清玄的散文多描绘社会底层人物,如小职员、流浪者等。
《有风格的小偷》就讲述了林清玄无心写了一篇关于一个小偷被警察抓到以后,述说偷东西手法和风格的评论性报道,竟使一个小偷在二十年后走向了光明的故事。
不仅如此,他在创作散文的过程中,还将“忍让”精神散布其中,通过作品创作体现出感恩及知足的生活状态,就这种状态而言,是与佛家的超脱境界相互融合的。
《天下第一》就是通过一个年轻人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调和身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事事逞强,不服输,与人争高低。这些故事都意在引导人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入世”,同时以超脱的心态去“出世”,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正面引导,并使内心情感得到升华。
这些充满佛趣、哲理、真情的立意都来自于林清玄本人对生活的感知、探究、内化,最终外显在其作品中。人们在读他的《常想一二》一文时,就能感受到他在灾难面前从不怨天尤人,且不会进行猛烈抨击,而是坦然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不断的自我调节,战胜困难。正是由于林清玄这种勇于挑战苦难的生活态度,使其文章立意明确,体现出其个性化的创作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林清玄
读《林清玄散文集》选择几篇最喜欢的文章,谈喜欢的...
恬淡自然,蕴涵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他的文章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他的文字犹如一股真淳的凉风,读完之后,能让人心平如水。如此智慧清新的散文,在如今的文坛并不多见。他主张人心应“如水”、“如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对涤人心上的尘土,开启人性的灵智很有益处。读林清玄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会让我们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林清玄的书,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的去回味,轻松自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打动。 开始关注林清玄的作品,是从《有风格的小偷》一文开始,一篇文稿间出乎意料的善意的赞赏,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道,从此,世上又多了一个善良的灵魂。确实,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拿着显微镜去找一个劣迹斑斑的人身上的优点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但是,林清玄做到了。恬淡自然,字间总不自觉透出禅味,小小的故事折射大大的哲理,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不经意间让人深思人生道理。读林清玄的文章,我那原本浮躁不安的心会旋即安定下来,解开心锁,放下心中的负担。
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几句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遍遍地反复回味,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我喜欢在床头放着一本林清玄的书,睡觉前细细地阅读几篇,来一次心灵的洗涤方可安静地睡去,一切禅理在梦中参透。
他说:“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无数的低谷,使我们在挫败中流泪,不是说不允许哭泣,你可以蹲下来好好抱抱自己,但是,请不要放弃,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顶点,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心情重新攀登,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灿烂。
他说:“生命是在水上写字,第二笔还未落下,第一笔已流到远方。”时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点点地在流逝,生命一点点地在逝去,再长也不过数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能让我们挥霍呢?珍惜吧。大学,就这么过了三个学期,我又做了什么呢?当初的理想呢,我与它的距离又变小么?我在思量着,也困惑着。
他说:“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面对误解,请选择沉默;面对挫折,请选择沉默;面对辱骂,请选择沉默。有时候,解释是多余的,那时候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语言。
他说:“‘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这个世界的水月不再光明剔透了,做为一个渺小的人,只有维持自心的清明,才能在这五浊的世间唱一首琉璃之歌吧! ” 还是那个淡水河口,但是周围的风景已经变了,不是以前那个美得单纯的河口,“少年时代的情怀与往事,都已经去远了,是镜花,也是水月,由于一条河的败坏,更感觉到那水月镜花是虚幻不实的”。然而,心若仍然是纯粹的,纯净如琉璃,这个世界的浑浊便不会将我们侵蚀,给自己的心留一片净土吧,哪怕你已经看过太多的黑暗!
那一切的水月河歌,虽曾真实存在过,却已默默流失,这就是无常。
是的,也许只有他——林清玄,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个时候不是最好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即使在人生的无寸草处行走,也会看见那美丽神奇的一瞥。
默声的温柔——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有些东西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题记
翻看林清玄的散文之前,对它的最初印象是想到了周国平,暑假里看过《周国平作品精选》,那本书让我觉得,它静静地摆放在那里的时候,它是平面的,使人想起时,脑中只有直直的平行线,那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枯燥的,干瘪的存在。但当你翻开的时候,才会知晓这里面到底是怎样一个复杂的多维世界。林清玄的散文虽不至于留给人硬板呆滞的印象,在翻开之前在脑海浮现的却也只是几笔粗线条而已。
可是这样的书就是要让你去翻开,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浮躁间,街头巷尾皆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常在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一个人心底繁杂的世界。
亲情与乡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题。他写到浴着光辉的母亲,虽不是他的母亲,但天下的母亲一般的爱子心。就是一句宝贝不怕,便透露出一个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怀。某些感动就是从这些细枝末节衍生出来的,不必轰轰烈烈,就是那么一句话,而生活中所见到的也许比一句话更简短粗略,但却实实在在。作者的眼睛就是如此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被人遗忘的点点滴滴,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人真实的触动。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作者的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在这些尚在的时间里,也许我们应该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意,不带半点羞涩地毫无保留地道明,正像他们给予我们毫无保留的爱。
对于故乡,我其实是没有太多的感慨与在意的,毕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机会体会到思乡的离愁别绪。但作者在文中将家乡与亲人联系起来,我忽然就觉得,也许它比我想的远有意义的多。作者说,他出门旅行时总带着一杯故乡的水土,那会给他力量,因为那里面承载的不只是故乡之爱,还有母亲的祝福。这是很实在的话,中国有句古话: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不就是如此么?乡情中,更多夹杂的是亲情吧,对亲人对故友的思念。
书中不经意间泄露出来的阳光,也总让人心安,舒适。那些是字里行间的温柔,那些阳光是作者想要给予读者的最神圣的礼物。散文中多有关于阳光的字句,总带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享受,即便是周围没有阳光,但是心中却升起了一轮骄阳。那句“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人世多少凄凉,即使你到了边疆,阳光也会洒在边疆”总是让人莫名地感动。阳光何处不在,如心里的念想一般,去往何处都不会消逝。在另一篇文章里,作者借阳光给了我们一个忠告,阳光常在,岁月无改,但是属于我们的年代却不会停留,作者劝我们珍惜“阳光照在我们身上的岁月”,阳光不会为我们停留,再伟大的艺术家也留不住它。时光是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事物,但愿我们不会让身边的一切成为记忆中匆匆而模糊的流年。
对于人生的见解也是不可或缺的。作者的人生观念是不去追求虚茫的物质条件,只要每天都有一点甜美,有一点幸福的感情,就很好了。我喜欢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只有心静的时候,想想每天发生的幸福的事情,哪怕你只有在某一时刻感受到了,那就是幸福。这也让我想起了《瓦尔登湖》里的意境,每天与自然为伴,每天都过得开心快乐。最原始的快乐,往往是最真实的。生活不过是那句“瓠仔也好,菜瓜也好”。而在社会上生命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是不重亦不轻的。在对别人负责之前,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做我们自己。梦想,于人生是极为重要的一程,我们有努力就有收获,哪怕那是戏剧性的终局。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
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
作者说,生命最有趣的部分,胜过演戏与做梦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这话分量极重。不在于人理解或不理解,只在于人是否想过要去理解。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想望比他实际是否做过更重要,因为想望是未来的,而判断一个人是否做过一件事,是看其过去。只要你想过要过好每一天,只要你的愿望足够强烈,它便会驱使你去行动,直至成功。
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许是有流水的声音,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总之,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静,在冬日人烟稀少的书店,当你坐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已有弹奏琴弦飘出的琴音安抚了你浮躁的心。它让你不知不觉地静下心,不知不觉地专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温柔。这便是一本书的魅力所在。像是一个禅师在向你说教,声音低低的,柔柔地,却丝毫不差地进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最早读过林先生的《桃花心木》,那时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购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书是从林清玄这位多产的台湾作家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的二十余万字的散文精华,令人百看不厌。过后,许多片段泊在记忆中,不时地熠熠闪光。对这本书,我更是爱不释手,常放于枕边,睡前不时拿来欣赏。
林先生的散文,最适合在平静的夜晚,冲上一杯淡淡的金银花,独坐在发出温和的光的台灯下,静静地欣赏,享受散文带给人的平和与智慧。曾经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烦乱的时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边,安抚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平静下来。这些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
文如其人,没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纯净的心,怎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林清玄读后感
在未读林清玄的文章以前,曾由于初中老师的缘故买了一本林清玄写的书,好似乎《茶,非常道》。封面竹绿色与白字结合,颇有清雅之风。但是我忽略了一点,是我后来在买来后才发现的——有关茶,及道(涉及佛家道家),或者曰由茶而悟道。对此我不是很喜欢,甚至有些憎恶。
而此次高中老师又叫我读,我只好去网上找一些其所著的文章且我喜欢的。由此我读了几篇,如《浴着光辉的母亲》等等。起初我是带着一点无奈和走马观花般的“过眼儿”,不过读完《浴着光辉的母亲》后,略略有些改观。首先,因为他有敏锐的“眼睛”,见极细微之处;其二是,他的文笔洒脱,非常朴素,像一个慈祥的老人说着故事,故事中透着真理丝丝缕缕光辉。
《浴着光辉的母亲》讲述的是一个母亲带着弱智的孩子坐公交车。在车上,母亲不断的安慰儿子不要怕,因为他第一次坐公交车。仅仅是如此,或者说不仅仅是如此,一车的人都用崇敬的眼神看着母亲,仿佛看见了母爱的光辉。而林清玄自然不止在这里赞美了母爱,而是思想抑或感叹现在的人什么时候能用这种眼光看自己的母亲。是啊,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最多的母爱不是来至自己的母亲吗,站在这长长的母爱河中,日夜沐浴在这光辉的母爱河中,何时我们弯下腰,看看底下那一泓给予自己的清水。接下来是关乎我们的,就是对待我们,这些正常的孩子,父母亲们的眼光却是那么苛刻,充满条件,无法全心的爱怜。我也深有感触,现在的孩子似乎都觉得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好,包括从前我,因为爷爷奶奶的爱和眼光总是如此慈祥,充满着全心的爱怜。现在,我也只能说爸爸妈妈不必爷爷奶奶差,仅因为知道他们是爱我们的,知道他们这么做那么做是为了我们。他们的眼神行为蒙蔽了我们的感受,甚至让我们疑惑。作者在最后“叹”道:“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带着另一种复杂的心情,读了另几篇。这几篇也是讲父母与子的,《与父亲的夜谈》《分到最宝贵的妈妈》《海上的消息》等等。也不细说,就粗浅的谈谈感受,就《与父亲的夜谈》。作者与父亲谈了短短几小时,就了解了父亲的过去,也正是这段难得的时光,让作者现在也是如此珍重。在我的记忆里,我也未曾与父亲谈话超过半小时,比之作者从前的一小时还要短。平日,我的父亲也不怎么管我,而我也不怎么了解我的父亲,因为他常常对我冷眼讽刺,而对别人却热心过头。对于他好的一面,我确实太不了解,可能时代、生活相差太大,平日里有很少说话,也不好说话吧。虽然如此,我从小对我爸爸还是比较敬佩的。如今面对作者的经历和劝勉,感触良多,惭愧罢,惭愧罢,实在是“站在河中,死于干渴”啊!
读完这几篇文章以后,我觉得生活本是一本书,而林清玄的书画上了他的记忆,感受,还有记号。在他用手写下之后,又成了我们的,换句话说,他的文章是启迪的星,我们的书的新一页仍是我们自己开启。
林清玄好段摘抄加赏析
沉水香 林清玄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黑得像黑釉.有
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水香中渗出,飘流在空气里.
最特别的是,那沉香木非常沉重,远非一般的木石可比.
朋友说:“这是最上等的乌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坚实,丢到水中会沉到水底,
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断从内部散出来,永远也不会消失,这一块
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是和它从前在森林里时一样的香呀!”
沉香能够供佛、能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沉香作为佛
法的象征,需要更深的感受,像有着坚实的心,像永远散放木质的芬芳,像沉定的
心情,谦虚如同在水底一样.
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
旦成就,永不散失.
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也要
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
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
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
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
点评:
这是一篇,如文章题目一样,有着内敛却飘逸着从远古书斋中才散发着的幽香的文字.
淡淡,轻轻,在不经意间,缕缕香气拂面而来,便沉静在其中,不能自拔.
寻香而凝视,才若从峰峦叠嶂,从浓云迷雾中,发现着了让心灵为之一振的深谷幽兰.淡雅而清新的容貌,谦和而温润的身姿,风中飘渺着的馨香,由不得让人放下一切的尘俗杂念,生活锱铢,而随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此种境界,已距离我们太遥远,太遥远,不是我们有意远离,而是时事环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了这样的轨迹,不得已而已.
《立刻完成的灵药》
—— 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的性子很急,对任何事情都不愿意等待。由于他的位高权重,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能达成愿望。
有一天,王后生了一个女儿,整日整夜的啼哭,使国王感到心烦。他看着因哭泣而脸皱成一团的公主,心里想着:“如果我的公主能立刻长大就好了,我就可以看见她亭亭玉立美丽的样子。”
虽然在理智上他知道没有人能立刻长大,但是在情感上却非常着急,一想到要看到美丽的女儿还要经过那么漫长的时间,他更是急得难以安寝。
国王心里想:“以我的权势和财富,加上国中人才济济,难道真的找不到使公主立刻长大的方法吗?如果连这样的方法都找不到,我做国王有什么意思?养一群大臣又有何用呢?”
他一想到,就立刻下令,召集所有的大臣到宫里来,当众宣布:“各位都是国中处理大事的智者,我很希望各位帮我想一个方法,让初生的公主立刻长大,不知道哪一位可以想出方法?”
大臣们面面相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好据实以告:“大王!我们虽然处理过许多国家大事,却从来没有听过能使婴儿立刻长大的方法呀!”
国王听了非常生气:“都是一群饭桶,以我们全国的力量,难道找不到一个使孩子立刻长大的方法吗?你们连使小孩长大的小小方法都不知道,还能处理什么重大的国事呢?限你们今天晚上就给我想出一个让婴儿立刻长大的方法,否则不准走出皇宫一步。”
大臣们个个吓得面色如土、噤若寒蝉,一句话也不敢说。其中一位年长的大臣站出来说:“大王!在我国有一位最高明的医生,说不定他有立刻长大的灵药。”
国王立刻派人火速把名医请来,问名医说:“你是我国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不知你有没有使公主立刻长大的灵药?”
“大王!这......”名医陷入了沉思。
国王着急地说:“只要你能使公主立刻长大,有任何困难,你尽管说!”
“大王!使公主立刻长大并没有什么困难。我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这样的灵药,只要给公主服用,立刻就会长大,只是往返费时,要走很久的时间才会抵达。”名医平和的说。
国王一听,眼睛发亮,急切地问:“那么,要走多久的时间呢?”
名医说:“至少要十二年的时间,而且那种灵药要新鲜的时候吃才有效,所以我一定要带公主前往,摘下来立刻给公主服用,公主就会立刻长大了。”
国王欣喜若狂:”太好了!太好了!只要能让公主立刻长大,就算采灵药需要走十二年的时间也值得的。”
名医于是把公主带走了。
从此,国王每天都在担心,不知道十二年后公主有没有吃到遥远东方的那种灵药。有一天正在担心时,忽然听到禀报:公主和名医回来了。
当名医走进来的时候,身边跟着青春美丽、亭亭玉立的公主,国王看了欢喜不已:公主真的吃到立刻长大的灵药了。
他立刻召集群臣,公开宣布:“这果然是我国第一名医,既知道灵药在哪,又千里迢迢带公主去吃灵药、公主确实是立刻长大了。名医真是名不虚传!”
在我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像国王一样,希望这个世界有一种万灵丹,让我们选择人生里自己喜欢的部分。
我曾经梦想,吃了一颗万灵丹,一睡醒来,已经度过了烦人的升学与考试,从最好的大学毕业。
也曾经梦想,不必经过长途的追寻、饱受情爱的挫折,吃了一颗万灵丹,张开眼睛,已经有了这个世界上最相知相契的伴侣。
更曾经梦想,远离一切成长的痛苦、远离一切努力的奋斗、远离一切悲伤的眼泪,当我服了那立刻完成的灵药,人生已经美满,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很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灵药,于是,在短暂的梦想之后,我依然坐地孤灯下读书写作。在情感的追寻中,我默默承受被抛弃与背叛的痛苦。在生命成长的过程里、我也常常流下悲伤的眼泪。
经过编织美梦的少年时代,我逐渐知悉了生命并没有结局,每一个结局只是一个新过程的开始罢了,美好的过程可能带来惨痛的结局,痛苦的过程也可能带来幸福的结局。当然,过程平顺而结局圆满,是最理想的,但一时圆满不代表永远美满,只是走向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的人生不是问答题,有时问不在答里,有时答不在问里;有的问题没有答案,有的答案远在问题之外。
我们的情感不是是非题,没有绝对的是非,因为每一个情感都是不相同、不能类比的;每一段情感都是对错交缠的,在失败的情感中,没有赢家。
可叹的是,这些对过程更深刻的认识,对人生更深密的思维,都是到饱经挫折的中年才慢慢理清的。
在我生命最困苦的时刻,也曾寻找过万灵丹,向天求告:“请给我一贴灵药吧!”我曾乞灵于宗教,探寻生命的终极安顿之方;也曾炼丹于文艺,追求情爱的平息烦恼之法。
经过了差不多十年,我才发现“灵药并不在远方”,也就是正视每一个眼前的生活历程、努力的活在当下,对这一阶段的人生与情感用心珍惜。
由于对眼前、对当下的珍惜用心,才能不怨恨过去,不怀忱未来。才能在每一个过程当中努力承担,以最大的心意来生活。
在人生的历程,我不着急,我不急着看见每一回的结局,我只要在每一个过程,慢慢慢慢的长大。
在被造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知之明。
在被误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觉之道。
在被毁谤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爱之方。
在被打击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愉之法。
那是因为我深深的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欣然有这样的如“沉水香”一样的人,说着“沉水香”一样的话,送达了“沉水香”一样的心之物语,让我们,哪怕是一瞬感受到了“沉水香”一样的纯净世界,足矣. 收起
因为儿时的不懂事、贪玩。
外加上自己本来身体就不好,患有
血友病,一旦摔伤碰伤流血是
很难止住的,导致现在腿脚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