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短信大全网>文章故事大全> 正文 2019-09-19 12:14

命运交响乐(命运交响曲贝多芬mp3)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mp3

mp3下载地址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ikPQ1U
密码: ug2d

命运交响乐名曲欣赏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整部作品表达了人类积极进取不被现实所压迫的奋斗精神,将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 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 从苦难和斗争上升为欢乐和胜利。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乐曲的开头个4个FF音符 更是形象印证了“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这一说法。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结构精炼、简洁, 一气呵成, 是十分完整的统一体。“命运”第 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快板; 第二乐章为歌同谣式曲体, 慢板; 第三乐章为舞曲或诙谐曲, 快板; 第四乐章为回旋曲体, 快板。
第一乐章开头的 “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FF之强度震撼人心!不难想象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完全耳聋的贝多芬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我想,这构成了第一乐章感情展开的主线,就正如他心中呐喊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感觉全然不同,这好像是一首抒情诗。在这一乐章中,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疑不定。转化为他坚定的决心。
第三乐章为快板的诙谐曲,强烈的斗争情绪逐步上升。交错式的音符对比强烈。
第四乐章中爆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辉。最后在急板的速度中展现了英雄的凯旋与胜利的欢腾。
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原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但贝多芬改革这个传统的主题,加以新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付诸行动。从他的交响曲中,我们不难读到,人的胜利是靠与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而恰恰,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贝多芬又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他迫不及待的想去建立功勋。这仿佛就像一位英雄试图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我想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众所周知,贝多芬在写作这首作品期间,不仅面临着生活的压迫,还遭遇了失恋的打击。多次失恋的他爱上了一位女士,虽然那位女士有了婚约,但贝多芬仍旧众生未娶。耳聋、社会等级等众多打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在对命运宣泄着不满的情绪同时,心中仍保存着一份理性,我想,就是那一点点的温存支撑着贝多芬继续与命运抗争下去!

《命运交响曲》的赏析

《命运交响曲》是世界著名作曲大师贝多芬的作品,这首曲子也叫《第五交响曲C小调》,作者简介: 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音乐家庭。贝多芬4岁就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父亲曾梦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但因环境不佳,未能实现。 贝多芬幼年的教师聂耶菲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在老师的帮助下,1787年贝多芬到维也纳向莫扎特学习作曲。贝多芬还向许多音乐名家学习,艺术上进步很快。1795年,他曾获得卓越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声誉。 贝多芬的作品著名的有《c小调奏鸣曲》(“悲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歌剧《费德里奥》、《第九交响曲》(“合唱”)等。 贝多芬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德国音乐的优良传统,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音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品赏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 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最后,第一主题在第一小提琴的演奏下,自由地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在增大,音响在增强,一种不可抑制的力量把音乐直接导入那光辉灿烂的终曲。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于是,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

第五交响曲命运简介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 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命运交响曲感悟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贝多芬是用心来写整个世界,亦用音乐来演绎整个世界。没有音乐的世界是悲凉、寂寞的。世界上有了音乐才多姿多彩。当我们悲凉、寂寞时,能从中得到一种安慰、一种力量。 贝多芬的一生也不是一马平川、畅通无阻的,命运与生活对他也不是宠爱有加,一次不幸,他的双耳失聪,对于一个习惯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是出乎所以人意料的是,贝多芬并没有倒下,相反的,他站的比任何人都稳健、都坚强,他毅然向命运宣战,挑战感官与智慧的极限,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开创出一个只能让世人景仰而难以超越的音乐高峰,留给世人一个以无限美的听觉感受的音乐国度,正如这一曲荡气回肠的《命运交响曲》所昭示的那样,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战胜命运的不公平。 《命运交响曲 》表达的贝多芬对生命的刚毅、挑战、坚强、不屈服于命运。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平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我们要勇于追求理想,勇于挑战命运的长征。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有责任、有义务。我们应该让生命发出本该属于生命自己的光芒。生命里的困难、挫折、痛苦其实并不算什么,我们不要被它打垮,更不要退缩,我们应该勇敢、坚强的去面对、去承受。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