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短信大全网>文章故事大全> 正文 2019-08-30 14:17

世界粮食日(粮食日的由来简介)

世界四大粮仓是指哪四个国家

世界四大粮仓是指哪四个国家

世界四大粮仓是指中国、美国、印度、巴西。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粮大国,近年来,每年生产5亿多吨粮食。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美国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年产粮食5亿吨左右,是世界粮食生产第二大国。美国的粮食出口位居世界第一,年出口量约1.5亿吨。

印度也是世界产粮大国之一,年产粮食约2.3亿吨。印度是人口大国,其生产的粮食基本用于国内消费。

巴西2009年粮食产量达1.41亿吨,是世界产粮大国之一。巴西是世界第二大大豆出口国,第三大玉米生产国,玉米出口位居世界前五位。

中国粮仓基地

2005年12月,又成立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负责集团东北业务开展。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已与黑龙江益海粮油和黑龙江龙粮储备公司合作,建设大型收储基地;开展水稻、玉米等国内外贸易。

组建物流公司,贯通运输通道;建设玉米、大米加工基地;在佳木斯等优质水稻大豆主产区建立大型粮食加工基地。益海集团已在东三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粮油业务网络。

中国建有27个独资和合资公司,其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建有饲料厂、榨油厂、高糖果厂等各类加工厂,并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粮食日的由来简介

粮食日的由来简介

  世界粮食日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选定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10月16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中要求,各国政府在每年10月16日要组织举办各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1981年10月16日第一个世界粮食日,世界各国的重视盛况空前。全世界有150个国家举办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60多个国家发行了120多种以世界粮食日为主题的纪念邮票,还有33个国家铸造了60多种纪念币,数量达2亿枚。显示出世界人民对粮食和农业问题的关心。自1981年第一个世界粮食日以来,我国政府极为重视,农业、粮食、农垦、林业、轻工、水利、卫生、气象、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都积极为此项活动做出贡献。现在,每年的10月16日,都成为唤起人们重视粮食和农业的日子。

  “世界粮食日”产生的背景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FAO 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五次“世界粮食调查”。从这些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80年代初的一份报告中估计,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球有4.5亿人挨饿。当时世界只有45亿人左右。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增加到10亿。
  从19世纪以来,一直存在两种粮食观,即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粮食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悲观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到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世界粮食形势的好转,悲观主义思潮也逐渐被盲目乐观情绪所取代。到70年代初,发生了世界性的干旱,粮食歉收,爆发了粮食危机。严峻的现实又把盲目乐观情绪一扫而光。“世界粮食日”的诞生说明人类对粮食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世界各国开始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有了足够的重视。

国际世界粮食日

国际世界粮食日

世界粮食日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 (World Food Day) 。2004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宣传生物多样性在确保人民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持续获得充足、优质食物方面发挥的作用。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1945年10月16日成立。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作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生物多样性是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基础。人们的生计依赖各种食物和物品。然而,人类对物种及其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结果,许多动植物面临危险,昆虫传粉和微生物改良土壤等基本自然过程也面临危险。 为了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农业必须提供更多的粮食。同样至关重要的将是通过保护具有独特性状的一系列广泛的生命形式,例如保护耐旱植物或能在恶劣条件下繁殖的牲畜,加强农业的恢复能力。可持续农作方法既能供养人类,又能保护海洋、森林、草原和延续生物多样性的其他生态系统。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措施包括保存环境、提高教育、加大研究和政府支持的力度。 目前,世界上仍然有8.4亿多人口在挨饿,还有更多的人缺乏微量营养素。生物多样性将是战胜营养不良的一个关键手段。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不容忽视的责任。对最为贫困的农民来说,生物多样性是他们避免饥荒的最佳保障。消费者同样从多样性中受益,享用更有营养的膳食。 由于稻米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2002年第57届联合国大会还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主题为“稻米就是生命”。2004年10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将“2004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奖”授予中国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和一位日本科学家。 历年世界粮食日主题—— 1981年:粮食第一 (Food Comes Furst); 1982年:粮食第一 (Food Comes Furst); 1983年:粮食安全 (food Security); 1984年:妇女参与农业 (Women in Agriculture); 1985年:乡村贫困 (Rural Poverty); 1986年:渔民和渔业社区 (Fishermen and Fishing Communities); 1987年:小农 (Small Farmers); 1988年:乡村青年 (Rural Youth); 1989年:粮食与环境 (Food and the Environment); 1990年:为未来备粮 (Food for the Future); 1991年:生命之树(Trees for Life)。旨在增强人们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意识,强调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林业与环境、林业与土地、林业与水资源,特别是林业与农业生产等相关性的认识。目前,全世界每年被砍伐的森林面积达170公顷,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1992年:粮食与营养 (Food and Nutrition); 1993年:收获自然多样性 (Harvesting Nature's Diversity); 1994年:生命之水(Water for Life)”,以强调全球缺水的严重状况和合理用水的必要; 1995年:人皆有食 (Food for All); 1996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Fighting Hunger and Malnutrition)。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唤起国际社会注意长期存在的世界粮食问题,鼓励各国努力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各国在这方面的合作,为在本世纪内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斗争; 1997年:投资粮食安全 (Investing in Food Security) ”,以敦促世界各国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积极行动起来; 1998年:妇女养供世界 (Women Feed the World); 1999年:青年消除饥饿 (Youth Against Hunger); 2000年:没有饥饿的千年 (A Millennium Free from Hunger); 2001年;消除饥饿,减少贫困 (Fight Hunger to Reduce Poverty); 2002年:水:粮食安全之源 (Water: source of Food Security); 2004年: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 2005年:农业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粮食危机最先爆发时间

粮食危机最先爆发时间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