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蔷薇卧晓枝孟烦了
这不是一首诗,而是很多首诗,很多对联拼在一起的。
1、“桃花飞绿水”出自: 《宿巫山下》 唐代诗人李白。
译文:桃花漂浮在三月的绿水上,我竟然敢在这时候下瞿塘。
2、“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出自宋代秦观 《春日》。
译文:经历春雨的芍药花上饱含雨露,仿佛含泪的少女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好似无力低垂,惹人怜爱。
3、“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牡丹芳》
译文: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
《宿巫山下》
开元十三年冬,李白因三峡不通航,滞留于巫山一带,因此他在万县停留,登临西山(后来改名太白岩),一直等到开元十四年春汛来临时才得以离开,写下了《宿巫山下》。
李白的《宿巫山下》是诗人个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全诗注重把握整体的气势和氛围“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凭个性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李白的这首抒情诗,把瞿塘峡—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表达自己的心境。
《春日》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牡丹芳》
唐代高宗、武后时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将牡丹移植于两京,玄宗时犹视为珍品。到贞元、元和之际,这种风气尤为盛行。诗人看到上层统治者狂热地赏玩妖艳的牡丹,而不关心与广大百姓生命攸关的农桑,面对如此狂乱的世情,故诗人写诗痛斥该不正之风。
无力蔷薇卧晓枝还是无力蔷薇卧晚枝?
宋·秦观《春日五首》其一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差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今译】有情的芍药,含着伤春的眼泪;无力的蔷薇,躺在清晨的枝头。 【赏析】此篇被金代元好问讥为“女郎诗”,因为它格调比较柔媚。柔媚也是一种美,就像演戏,有大花脸,也得有花旦。两句虽是写花,却赋予物态以人情,经雨的芍药和蔷薇,好似两个娇弱的女郎,一个饱含泪水,一个醉卧晓枝。以“春泪”喻水珠,以“卧”字象征“无力”,用辞工稳而又自然,非经锻炼不能达到如此的水平。 此首七绝描写夜雨初霁的春天庭院的景致,以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见长。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无力蔷薇卧晓枝上一句是什么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出自宋代秦观的《春日》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与恋爱有关吗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有什么寓意
意思是: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出处:《春日》
《春日》
【作者】秦观 【朝代】宋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像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
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春日》是北宋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先从晚上的雨写起。有了晚雨,放晴后的清晨便不同于一般的清晨,诗人的心情也就因之而格外开朗,对景物便充满了爱护与欣赏。
这时候,呈现眼前的是经过雨洗的碧瓦,格外苍翠,闪动着湿润的光芒;更可爱的是花:芍药花残留着雨珠,蔷薇花娇柔地斜倚着。
诗随着诗人的心情用上了拟人化手法,于是花草也显得多情善感,表现得十分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