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意思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诗,全文如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拓展资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什么意思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意思是清晨太阳刚初升的时候在净慈寺送林子方(友人)离开。晓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共有两首,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原文全文如下: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其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原文的意思是:
清晨走出西湖的时候还可看到昨夜的残月高挂在天上,我陪着友人穿过绿树环绕的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开头两句意思是:西湖四季的风光都很美,毕竟最美的还是荷花盛开的六月间。
三、四句用对偶和对比的手法描写景物,色彩鲜明:蓝天衬托下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仿佛与天相接;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格 外红艳。
诗人用眼前的美景告慰友人,冲淡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
原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组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组诗第一首默默无名,但在组诗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月尚残”点明了送行的时间和环境。“荷花荡里柳行间”写出了送行路线以及沿途风景、“红香世界清凉国”形象了表现了荷花的风姿神韵以及观赏者的感受。
相对第一首,第二首流传甚广。“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
“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参考资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净慈寺在什么地方?全...
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中国著名寺院之一。全称是净慈报恩光孝禅寺。
净慈寺在浙江杭州的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是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并建造了五百罗汉堂。寺屡毁屡建。现在的寺宇、山门、钟楼、后殿、运木古井和济公殿,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的。其中大雄宝殿单层重檐,黄色琉璃瓦脊,更显庄严宏传。特别是一口重达一百多公斤的新铸铜钟,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计六点八万字。每日黄昏,悠扬的钟声在暮色苍茫的西湖上空荡,激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南屏山发自天目,千里蜿蜒而东,苏轼称之为"龙飞凤舞,萃于临安"。南屏山峰峦耸秀,怪石玲珑,峻壁横披,宛如屏障。凌空而中峙者为慧日峰,峰下古寺,即净慈禅寺。《净慈寺志》描绘该寺是"凭山为基,雷峰隐其寺,南屏拥其后,据全湖之胜"。
净慈寺依山而建,背靠翠峦,面对碧波,梵宇层叠,宏伟庄严。古时寺后山坡有莲花洞、少林岩,右为石佛洞,东南有欢喜岩。莲花洞无顶,片片石芽从坡地升起,蔚成巨型石莲。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称:"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志书所载开山祖永明延寿每晚上山坐禅称念"阿弥陀净慈寺佛",即在莲花洞。相传因永明大师在此吟诵《莲花经》,上天仙女来此散花,故名莲花洞,又名雨花台。
明代司礼太监孙隆曾在崖上镌刻"花雨缤纷"题字,惜已漫漶难见。洞前旧有"居然亭",取意于明代绍兴太守洪玉方诗句:"一日茅栋成,居然我泉白"。此处历来是文人墨客观景吟诵的胜地。清时古亭废圮成为竹园。莲花洞上有奇岩隆起,摩崖上镌刻有"少林"两字,故称少林岩。
相传南宋高僧少林妙崧禅师于嘉定年间住持净慈寺时常在此坐禅入定。莲花洞右有石佛洞,平地两石屹立形如佛龛,内镌有石佛三尊。左壁有明代浙江总督胡宗宪题刻"寰中天室"四字,右壁亦有摩崖题刻,为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所镌,字迹已模糊难辨。石佛洞东南有两石相对称"欢喜岩"。古时曾镌有三佛,现已不存。此处石景袁宏道称之为"净慈之绝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