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诗赏析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在今湖北太冶东面的长江边。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浚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浚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浚传》)。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评这首诗说:“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唐诗成法》)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那么前面所写,是不是离题了呢?没有。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第六句一笔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见方回《瀛奎律髓》纪评)。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象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翻一翻历史,便知道在唐宪宗时期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公元八二一年到八二二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不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吗!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刘禹锡写的西塞山怀古翻译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此诗表面看是写历史变迁,世事无常,兴衰难料之感,但若联系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和刘禹锡密切关注国事的心态来看,则可知怀古之意实因伤今,作者是在以古为鉴,警示时人:三国六朝的分裂局面已成历史,唐王朝还算是个统一的大国,但各藩镇拥兵自重已经多年,“四海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也有深重的隐忧。西塞山怀古的濬怎么念
王濬楼船下益州的读音是:wánɡ xùn lóu chuán xià yì zhōu
原文出处: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白话译文:
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此诗是唐朝·刘禹锡所写的《西塞山怀古》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唐宪宗时期,唐朝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长庆元年(821年)至二年(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此诗即为作者结合当时形势而作。
作品赏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
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丧胆,强弱悬殊,高下立判。
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西塞山怀古朗诵
您的查询字词都已标明如下:破阵子 晏殊 的 朗读 (点击查询词,可以跳到它在文中首次出现的位置)如果打开速度慢,您可以尝试打开无图片的快照; 如果您想保存该页面,可以添加到搜藏
(百度和网页http://www.cctv.com/program/zwsj/20060605/104156.shtml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首页 >历史频道 >子午书简 > 正文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子午书简《唐诗》、《宋词》系列DVD已经上架热卖!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5日 17:19 来源:CCTV.com
子午书简《唐诗》、《宋词》系列DVD已经上架热卖!
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的子午书简《唐诗》、《宋词》系列DVD于日前上架热卖。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我们特邀了朗诵艺术家张家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方明、陆洋,北京人艺的国家一级演员杨立新、严燕生等朗诵名家,朗读唐代诗人、宋代词人的名篇佳作。节目内容精当、制作精美,欢迎广大文学和朗诵爱好者选购。
聆听古典——唐诗
孟浩然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朗读:方明
2、《夏日南亭怀辛大》 朗读:张家声
3、《过故人庄》 朗读:高峰
4、《秋登万山寄张五》 朗读:严燕生
5、《彭蠡湖中望庐山》 朗读:陆洋
李白
1、《蜀道难》 朗读:方明
2、《将进酒》 朗读:高峰
杜甫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朗读:严燕生
2、《石壕吏》 朗读:陆洋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朗读:高峰
4、《登高》 朗读:张家声
王维
1、《山居秋暝》 朗读:高峰
2、《渭川田家》 朗读:严燕生
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朗读:陆洋
4、《观猎》 朗读:姚雪松
5、《使至塞上》 朗读:方明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朗读:张家声
7、《送沈子福之江东》 朗读:严燕生
8、《送元二使安西》 朗读:陆洋
岑参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朗读:高峰
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朗读:方明
3、《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朗读:陆洋
白居易
1、《卖炭翁》 朗读:严燕生
2、《长恨歌》 朗读:高峰
3、《琵琶行》 朗读:杨立新
刘禹锡
1、《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朗读:任志宏
2、《柳枝词》 朗读:陆洋
3、《浪淘沙》 朗读:杨立新
4、《西塞山怀古》 朗读:陆洋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朗读:任志宏
6、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朗读:陈澍
7、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 朗读:王小媚
李商隐
1、《锦瑟》 朗读:高峰
2、《夜雨寄北》 朗读:张家声
3、《晚晴》 朗读:任志宏
4、《无题》 朗读:杨立新
5、《无题》 朗读:严燕生
6、《无题》 朗读:陆洋
杜牧
1、《江南春绝句》 朗读:陆洋
2、《寄扬州韩绰判官》 朗读:陆洋
3、《赤壁》 朗读:陆洋
4、《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朗读:陆洋
5、《九日齐山登高》 朗读:严燕生
6、《泊秦淮》 朗读:高峰
7、《赠别二首》 朗读:杨立新
8、《赠别二首》 朗读:杨立新
9、《遣怀》 朗读:杨立新
李贺
1、《李凭箜篌引》 朗读:高峰
2、《致酒行》 朗读:严燕生
3、《梦天》 朗读:陆洋
4、《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朗读:方明
5、《苏小小墓》 朗读:任志宏
6、《秋来》 朗读:张家声
聆听古典——宋词
李煜
1、《乌夜啼》 朗读:陆洋
2、《相见欢》 朗读:杨立新
3、《破阵子》 朗读:任志宏
4、《浪淘沙》 朗读:张家声
5、《虞美人》 朗读:高峰
柳永
1、《雨霖铃》 朗读:陆洋
2、《望海潮》 朗读:方明
3、《八声甘州》 朗读:高峰
晏殊
1、《浣溪沙》 朗读:陆洋
2、《菩萨蛮》 朗读:杨立新
3、《踏莎行》 朗读:杨立新
4、《玉楼春》 朗读:陆洋
5、《蝶恋花》 朗读:陆洋
6、《破阵子》 朗读:杨立新
欧阳修
1、《生查子》 朗读:杨立新
2、《南歌子》 朗读:任志宏
3、《踏莎行》 朗读:陆洋
4、《玉楼春》 朗读:严燕生
5、《蝶恋花》 朗读:张悦
6、《阮郎归》 朗读:王小媚
苏轼
1、《念奴娇》 朗读:方明
2、《江城子》 朗读:张家声
3、《江城子》 朗读:高峰
4、《定风波》 朗读:高峰
5、《水调歌头》 朗读:陆洋
周邦彦
1、《兰陵王》 朗读:方明
2、《六丑》 朗读:陆洋
3、《西河》 朗读:方明
4、《过秦楼》 朗读:陆洋
李清照
1、《渔家傲》 朗读:王小媚
2、《如梦令》 朗读:王小媚
3、《如梦令》 朗读:王小媚
4、《一剪梅》 朗读:张悦
5、《醉花阴》 朗读:张悦
6、《声声慢》 朗读:张悦
陆游
1、《卜算子》 朗读:张家声
2、《诉衷情》 朗读:严燕生
3、《鹧鸪天》 朗读:陆洋
4、《钗头凤》(陆游) 朗读:方明
5、《钗头凤》(唐琬) 朗读:张悦
辛弃疾
1、《摸鱼儿》 朗读:方明
2、《破阵子》 朗读:高峰
3、《南乡子》 朗读:陆洋
4、《鹧鸪天》 朗读:方明
5、《永遇乐》 朗读:严燕生
姜夔
1、《扬州慢》 朗读:陆洋
2、《齐天乐》 朗读:陆洋
3、《暗香》 朗读:方明
4、《疏影》 朗读:方明
责编:李菁
第1/1页
相关视频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CCTV介绍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 "); //-->
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全诗
《西塞山怀古》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唐代)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