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昨夜又东风,往事不堪回首明月中是谁写的诗词?
“小楼昨夜又东风,往事不堪回首明月中”这句话出自五代时期的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翻译: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春夏与秋冬是什么意思
小楼又起春风是那首诗
是出自五代李煜所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全诗原文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文释义: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虞美人》是作者李煜被俘到汴京后所作。开头说,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因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见春花秋月。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
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一江指长江,用一江春水来比愁,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结合,充满怀念故国之情。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结句以水喻愁,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
小楼寂寞新雨月还是心与月?
是小楼寂寞新雨月。
原文: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
小楼寂寞心宇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意思:
在小楼上,心和月亮一样寂寞,月有阴晴圆缺,人的心思也如月般反复无常。表达了作者惆怅,无奈之情。
来源:
郭德纲的《以德服人》最后一期,郭德纲亲口说,这首定场诗是马季先生之子马东当年在澳大利亚念书失恋时所写。
定场诗是说单口相声前的垫场之言,起到的作用如下:
1.戏园子里乱,让听众们安静,集中注意力听故事。
2.为下面的内容做简要介绍或者提纲挈领总结概括。
3.旧时代也起着招揽观众作用。
4.定场诗也有“包袱”笑料。
定场诗另外几个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1、配合惊堂木,让嘈杂的环境变得安静。过去戏园子里人多口杂,为了让听众们安静,定场诗发挥的作用可不小。不仅让环境变得安静,营造好的氛围,还能让听众们认真听故事。
2、广告作用,一首简单易记的定场诗,是很好的广告词。听众们听完说书先生讲完故事,不能很好的复述,但是定场诗可不一样。易记好懂,很容易让人对故事有期待。
3、“包袱”笑料也是定场诗一个特点,尤其是在说相声的时候。表演者尤其爱给听众们甩包袱,这是相声表演的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 -定场诗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什么明月中?
完整的诗句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出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全诗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相传他于生日(七月七日)之夜,在寓所命歌姬作乐,唱这首词,声闻于外。因为词中毫不掩饰的故国之思,宋太宗闻之大怒,便命人赐酒,将他毒死。
这就是命运,作为君王,他很失败。但作为词人,他足以笑傲千古。上天总是公平的,将你的门关上,就会为你打开窗;赐予你绝代风流,也会赐予你寂寞悲苦。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从前,许多个日子,他曾留恋花前,沉醉月下;可是此时,他不敢面对花月。他很清楚,花也好,月也好,都只是美丽的曾经,如今身为亡国之君,哪里还有赏花对月的闲情逸致?
花月不敢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故国不堪回首,却又不得不回首。这就是他的悲哀。在那个不得自由的地方,除了回忆和追味,又有何事可做呢?于是,他想起了金陵的万间宫阙,想起了那里的水榭楼台,想起了当时的芳草斜阳。
可转念间,他又明白了,世事如梦,无可挽回。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通过强烈的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而出,凝成了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没错,愁如春水东去,悲如秋月无言,这就是他的处境。当往日繁华成了过眼云烟,万里江山成了缥缈远方,他只能望着江水,茫然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