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短信大全网>诗歌大全> 正文 2019-09-11 11:07

全后汉文(秦汉六朝文微盘)

秦汉六朝文微盘

秦汉六朝文微盘

清代 严可均

严可均(1762-1843)清文献学家、藏书家。字景文,号铁桥。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庆五年(1800年)举人,官建德教谕,以疾辞归。精考据学,曾与姚文田同治《说文》,作《说文长编》45册,有天文、算术、地理、草木、鸟兽之类。又辑钟鼎拓本为《说文翼说》15篇;与丁溶同治唐《石经》,著《校文》10卷,对汉、魏、唐、宋石经仇校研究较深。嘉庆十三年(1808年)诏开“全唐文馆”,他由于已辞官归田,无机会参与此事,感叹道:“唐之文,盛矣哉!唐以前要当有总集,斯事体大,是余之责也。”于是发愤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使之与《全唐文》相接。收书3000余家,每人加注小传,足以考证史文。文遍检群书,一字一句,无不校订。唐以前文献,皆荟萃于此,对保存和传播唐以前古文献有重要贡献。辑校诸经、逸注及佚子书数10种,合经、史、子、集为《四录堂类聚》,1206余卷。为了著述,不惜重资购书,周游四方,南至岭南,北出塞垣,遇稀有之本,必精写或以资购买,藏书至2万余卷。又翻检当时诸家藏书目,如《世善堂书目》、《天一阁书目》、《万卷楼书目》、《世学楼书目》、《传是楼书目》等,以至石刻本、释道藏,无不翻览。曾说黄丕烈聚书多宋本,虽与之为久交,然宋版书仍不能多得。感叹道:“校宋本以供撰述足矣。”著有《说文声类》《说文校义》《铁桥漫稿》等多种。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是什么意思?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是什么意思?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的意思是性情刚直卓而不群的人,往往容易横遭物议;品行高洁如玉石之白者,最容易受到污损。

出自《后汉书.黄琼传》。

峣峣(yáo):高而尖的样子,皎皎(jiǎo):洁白,高而尖的东西容易折断,洁白的东西容易污染。

黄琼(qióng),东汉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当时享有声望。东汉朝廷要征聘他当官。黄琼离乡走到当时的京都洛阳附近的河南登封时,托病不进城,以抬高身价。李固写信劝他迅速进京赴任,并希望他不要像某些“名士”那样徒有虚名,而要有所建树,为“名士”争气。

信中有这样的话:“常闻语曰: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释义:常常有这样的说法,性情刚直卓而不群的人,往往容易横遭物议;品行高洁如玉石之白者,最容易受到污损;高雅、放浪不羁之人往往得不到世人的认可。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表现的哲理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们只有适应事情发展规律,顺其自然,牢牢地把握好事物发展的“度”,才能事半功倍,立足于不败之地。

何为度,就是事物保持一定质与量的限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之界限、幅度和范围。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应当适度,要刚柔相济、适可而止。

做任何事情,应掌握适度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火候。立足于自身实际,借鉴古训和汲取它人经验、教训,静座常思自己过,积极探索符合自身良好发展的新路子。

汉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有哪些?

什么是国学经典

汉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有嵇康、卓文君、蔡邕、秦嘉、刘勰、班固、韦孟、赵壹、刘彻、梁鸿、司马相如、辛延年、李延年等。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翻译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翻译

一、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内心孝敬父母,办事慎重,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后来,他出使西方国家,最终立下功劳,封了侯,最后遇见一人,这人对他说:“尊敬的长者,你虽是一个平常的读书人,但日后定当封侯于万里之外。”班超想问个究竟。

这算命的指着他说:“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样的头颈,燕子会飞,虎要食肉,这是个万里封侯的命相。”过了好久,明帝有一次问起班固:“你弟弟现在在哪里?”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抄书,以此所得来供养老母。”于是明帝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因犯了过失而被免官。

十六年,皇帝派遣他与同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班超到了鄯善后,鄯善王广礼节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后来忽然就变得马虎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难道没有觉察出广对待我们礼节疏薄了吗?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犹豫不决、不知何去何从的原因。

聪明人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能觉察出来,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呢?“于是把西域的侍者召来,诈他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他们现在在哪里?“西域侍者惊恐万状,把具体情况全部交代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惊害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人就吓破胆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众人说:“好。“

刚入夜,就带领着官兵直奔匈奴人的营地。正遇上大风呼啸,班超让十个人带着鼓藏到敌人住房的后面,跟他们约定说:“看到大火烧起来后,你们一定要一齐击鼓大喊。“其余的人全部带着兵器埋伏在门两旁。班超于是顺风放火,房前屋后的人一齐击鼓呐喊。

敌人惊吓得乱了营。班超亲手杀了三人,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死。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广,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惧怕。

二、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十六年,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奋,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

三、出处

东汉范晔《后汉书·班超列传》

扩展资料

一、文学常识

班超投笔从戎是历史的美谈。后来他果真率领30多人奔赴西域制止了匈奴对鄯善的挑拨,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在西域活动前后达31年,封为定远候,如愿以偿。后人用《投笔从戎》来形容文人从军和弃文就武。投:扔掉。指弃文从武,投身疆场,为国立功,施展抱负。

二、主人公简介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

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年七十一。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班超位列其中。

班超个人作品

《全后汉文》有《请兵平定西域疏》、《上书求代》、《上言宜招慰乌孙》、《敕吏田虑》、《答任尚书》。

定远侯

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他的封地在今陕西汉中镇巴县,该县在清朝以前隶属于西乡县时曾设“定远厅”即源于此。而定远侯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大臣等。

参考资料来源:—班超投笔从戎

汉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有哪些?

汉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有哪些?

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儒家,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他们的论述都可以称之为国学的经典。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在《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中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


拓展资料

“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