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叶地王实甫
出自元代诗人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这是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名句。借秋日的萧瑟景调来写别情的凄苦——云天蓝碧,黄花落满地,西风紧紧吹,更有北雁纷纷往南飞。
伊人即将远别,此情此景的凄苦枯索景象,不禁为之黯然垂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1234-1294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
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参考资料:——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范仲淹
碧云天,黄花地。出自《西厢记》长亭送别一场,这句是开篇两句,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中,碧云天,黄叶地。下面景物渲染后写的是莺莺长亭送别张生场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井北雁南飞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戏曲《西厢记·长亭送别》。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译文:【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1、作品简介:
《西厢记·长亭送别》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
2、作者简介: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参考资料来源:
——西厢记·长亭送别
——王实甫
古诗《古朗月行》中究竟是碧云端还是青云端?
古诗文的流传全靠手抄,难免出现错误,所以,古诗文有不同版本是正常现象。《古朗月行》"飞在青云端"一句不同时期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碧"和"青"两种版本。但实际上此句还有"飞在白云端"版本。除非李太白复活,不然根本无从知道作者原文写的是哪个字。无需纠结是"飞在青云端"还是"飞在碧云端"抑或是"飞在白云端",哪个顺口读哪个就行。
当然,对学生而言,当以现行教材为准(虽然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古诗文的教学会参考各种版本,但大部分教师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