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短信大全网>诗歌大全> 正文 2019-09-09 11:56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揭露的是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犹是什么意思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犹是什么意思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意思是: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扩展资料

1、出处及原文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悯农》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作者介绍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四海无闲田”下一句是什么?

“四海无闲田”下一句是什么?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出自
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作品《悯农》第三四句

意思是
国家没有闲置的田地,但农夫依然有饿死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意思: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会获很多粮食。世间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此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四海无闲田的意思是什么?◎

◎四海无闲田的意思是什么?◎

“四海无闲田”意为: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全句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一》。

原诗:

《悯农二首.其一》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释义: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

唐代诗人李绅。他自幼敏而好学,20岁便中了进士,可谓才学出众,皇帝赏识他的渊博学识,特意招他来做翰林学士,可见对他的器重。

一年夏天,在仕途小有发展的李绅回到故乡亳州探亲访友,偶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正巧他准备回朝奏事路经亳州。李绅与李逢吉是同榜进士,且二人在吟诗作画上有着深厚的交情,此次久别重逢,自然要团聚一番。

二人相约登上城东的观稼台,一同眺望远方,一时间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李绅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有了不一样的体会感悟。他看到在田野之上,烈日骄阳之下,辛苦锄地的农夫,心潮起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眼之所见,是农夫的忙碌和辛苦,是粒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一粥一饭皆来得如此艰辛,高官厚禄又能如何,心怀百姓和天下,才是为官之人最应在意的事情。

兴之所至的李绅继续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透过眼前的景象,不由联想到农夫更为悲惨的境地,是隐藏在丰收喜悦背后的苦涩和酸楚,也许都不敢妄想有朝一日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果实。

参考资料来源:——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什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什么...

意思: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秋天会获很多粮食。世间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此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像第一首的前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采用了鲜明的形象概括了农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的辛苦。

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的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的,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农夫犹饿死”的事实。这样,前后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