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短信大全网>诗歌大全> 正文 2019-09-07 09:55

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是什么修辞

不识庐山真面目是什么修辞

这里没有用到修辞手法,只是作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而已。

“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而“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地说: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上一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上一句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满意请采纳

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全诗的意思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
  全诗的翻译如下: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蕴含的哲理: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解三个数字

不识庐山真面目解三个数字

不识庐山真面目

【拼音】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解释】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事物真相不易弄清楚,或指未能真正了解某人某事

难识庐山真面目诗词

难识庐山真面目诗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