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全26集
《论语》心得(一)《天地人之道》 mms://winmedia.cctv.com.cn/baijiajiangtan/2006/11/baijiajiangtan_300_20061120_1.wmv 《论语》心得(二)《心灵之道》 mms://winmedia.cctv.com.cn/baijiajiangtan/2006/11/baijiajiangtan_300_20061120_2.wmv 《论语》心得(三)《处世之道》 mms://winmedia.cctv.com.cn/baijiajiangtan/2006/11/baijiajiangtan_300_20061121_1.wmv 《论语》心得(四)《君子之道》 mms://winmedia.cctv.com.cn/baijiajiangtan/2006/11/baijiajiangtan_300_20061122_1.wmv 《论语》心得(五)《交友之道》 mms://winmedia.cctv.com.cn/baijiajiangtan/2006/11/baijiajiangtan_300_20061123_1.wmv 《论语》心得(六)《理想之道》 mms://winmedia.cctv.com.cn/baijiajiangtan/2006/11/baijiajiangtan_300_20061124_1.wmv 《论语》心得(七)《人生之道》 mms://winmedia.cctv.com.cn/baijiajiangtan/2006/11/baijiajiangtan_300_20061127_2.wmv 很喜欢【百家讲坛】于丹讲的《论语》心得,说的很有道理,学到了不少东西,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百家讲坛论语于丹
本文所有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面对雾霾,于丹选择了她最擅长的心灵鸡汤,她告诉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
这种"不管世界多丑恶,我坚持心里美"的腔调,是最常见的心灵鸡汤模式。在这个模式里,有走心的小清新,有所谓的正能量,貌似很有哲理。
与以往一样,一些没有逻辑、没有常识的人沉溺在"正能量"里无法自拔,抱着在排泄物里挑饭粒的态度,于雾霾中探索"人生的真谛"。
好在清醒的人越来越多了,它体现在吐槽的数量上。这两年来,于丹闹了不少笑话,解读《论语》的大量硬伤自不必说,把《九阳真经》里的话安排给张大千更是搞笑,从此留下了"张大千,字无忌"的"典故"。针对于丹的吐槽也越来越多,或尖锐,或喜感,共同特点是都比心灵鸡汤更有逻辑。
面对雾霾版的心灵鸡汤,李承鹏说于丹"浑身正能量,满血是鸡汤"。还有人以于丹的鸡汤式逻辑进行推断,表示"就算你强jian了我的身体,也强jian不了我的精神,污损不了我纯洁的心灵",并得出"福慧双修,境界超卓,天上地下,唯你独贱"的结论,这比喻和结论都属话糙理不糙。
不过,在所有的吐槽里,我最喜欢王晓渔先生的说法:"于丹是升级版的泪疯,两位都是精神原子弹,起到精神维吻的作用……按照于丹的逻辑,对雾霾的抱怨、对这个时代的不满,都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够平和,你的修养不够深入,你的灵魂不够开阔。"
王晓渔先生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几年前,就有人认为于丹的解读《论语》之所以吃香,是因为其隐含的整治化需要。于丹的心灵鸡汤,打着"感恩"、"知足"旗号,本质却是让人麻木,并抹杀是非,它与鸡汤文中常见的"凡事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活着要感恩"等说法一脉相承。如果继续深究,则可以与"坏事变好事"这一当下流行的行事风格挂钩。
所谓"坏事变好事",已经成为一种灌肠生态。工作中出了纰漏,就组织大家积极总结,甚至借机树典型,表示在这次失误中,某某同志头脑清醒、身先士卒,避免了更大损失。若是逢了灾难,更会成为大好机会,甚至成为掩饰矛盾和问题的工具。这种积弊体现在民间,往往就以"感恩"、"知足"的形态出现,成为一针麻醉剂。
受心灵鸡汤荼毒的人们,往往笃信于丹一向推崇的忍让、感恩和逆来顺受,甚至会对各种抗争行为、围权行为表示不满,提出"ZF也不容易"、"这样做没用"、"这样会把社会搞乱"之类的看法。
可是,这个世界早就告诉了我们,自由与幸福都不是凭空飞来的,更不是心灵鸡汤带来的。很多年前,龙应台就提出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质问,可是,如今一些人却试图告诉你,这个世界的所有丑恶,还有你的各种悲观不满,都是你自己的心态有问题——哪怕,你连基本的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都失去了。
有人据此称于丹是"心灵恐怖分子",称心灵鸡汤为"心灵砒霜",绝不为过。就像于丹将《论语》中"民无信不立"的"信"曲解为信仰,然后提出"哪怕没饭吃,信仰也能让你强大"的论调一样,这次的雾霾版鸡汤同样充斥着浓郁的奴性味道,希望大家一边戴着口罩艰难呼吸,一边在雾霾中寻找幸福,就算找不到幸福,也别埋怨ZF的不作为。
这种逻辑与"雾霾是对美国激光武器的最好防御"一说同样荒谬,都是不折不扣的精神胜利法。
这种荒谬曾经在极端年代里屡屡发生,无视现实、无视科学,更无视良知。比如大yue进时代嚷嚷只要肯干就能亩产万斤甚至几十万斤,"温格"集体癫狂时有"M主xi 思想治好神经病"的"奇迹",这些如今看来已成笑话的沉痛历史,其隐含的思维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成为巨大的阴影。
所以,警惕心灵鸡汤吧,它的美好和煽情背后从来都少不了正职化需要。那种陈腐的价值观,也与现代公民意识完全相悖。
于丹的身份还不仅仅是中华文化的传道者,问一下度娘,你会发现她的履历和身份会让你大吃一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担任多个学校的院长、副院长……
还真是个知识渊博的文化人,传播传统文化,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的讲座,红遍全国,甚至走上了国际,她的讲座遍及世界的很多国家,并且还是好评如潮。
据说在于丹最红的时候,有企业邀请她讲座是以时间来计算费用的。的确,那个时候的于丹很红,她的身份给了她无数的荣耀,走到哪都是光环照耀,一度会让你觉得她是最有文化的文化女知识大师。
有句话说,人在名利都来得太快太容易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
于丹被一件事情就打回了原形,一则“于丹伦敦撒泼”的新闻,将她拉下了神坛,其一,三天换三个房间,就是高级酒店也满足不了这个文化大师,即便提供了酒店最好的房间,还是各种挑剔。其二,怒斥助理跟翻译,在工作期间,对助理跟翻译刁难,甚至当场发威,只是因为助理没有录像跟翻译打断她说话……
很难想象这样的画面,一个“文化人”会有这样的行为,这件事情至今于丹本人也从没有回应过。我想起一句话,一个人有文化但是并不代表有教养,即便像于丹这种满腹经纶的文化人。
可以假设,于丹在国外的嚣张跋扈,恰好是在国内受到的待遇太好,走到哪都是高级酒店,豪车、然后身边围着一堆给她鲜花和掌声的人,在国外突然不像国内这么享受,这个文化大师就受不了,她估计想要全世界的人都要像国人一样对待她。而另外一件事的发生,使得她之前的光环一夜之间仿佛消失了一样,就是被北大学子哄下讲台。
这样的难堪估计比她在伦敦的那场“遭遇”更让她难受。的确如此,本应该享受掌声的她突然如此的不受欢迎,甚至被骂“滚下去”,面对这样的情景,估计她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可是这样的“待遇”如果不发生,她的光环依然会“照耀大地”。
事情的发生绝对不是偶尔性,因为她的傲慢和无礼,总是无法跟她在电视机前的那个满腹经纶、满口仁义道德的于丹划上等号,按理说这么有文化的人应该是一个谦虚有礼、有分寸有教养的人。
不是说一个人会不会让人喜欢,就是你会不会让别人觉得舒服,相由心生。一个人的气质和气场决定别人对你的好感。有些灵魂上的东西是掩盖得再好,总会在某一时刻暴露无遗。
于丹,原本应该继续享受她的光环人生,可以继续传播她的满腹经纶,在鲜花和掌声中坐拥名利,只是她自己没有收住,把一手好牌给打烂了。伦敦事件、北大事件就如同两王炸,把她的光环都给炸没了。
于丹讲论语全集26
论语心得http://pan.baidu.com/wap/link?shareid=1530997877&uk=1577071066&third=0&dir=%2F%E7%94%B5%E8%A7%86%2F%E7%99%BE%E5%AE%B6%E8%AE%B2%E5%9D%9B%2F%E7%99%BE%E5%AE%B6%E8%AE%B2%E5%9D%9B%20-%20%E4%BA%8E%E4%B8%B9%E8%AE%BA%E8%AF%AD%E5%BF%83%E5%BE%97%20-%20%E4%BA%8E%E4%B8%B9&page=1
或者
http://pan.baidu.com/wap/link?shareid=1125524836&uk=587804916&third=0&dir=%2F%E8%A7%86%E9%A2%91%2F%E6%BC%94%E8%AE%B2%E8%AE%B2%E5%BA%A7%2F%E7%B3%BB%E5%88%97%E7%94%B5%E8%A7%86%2F%E4%BA%8E%E4%B8%B9%E8%AE%BA%E8%AF%AD&page=1
于丹讲论语第一集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可是现在,于丹教授将一般人艰涩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联系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一)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做一个有意义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记得顾城写的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与人之间,即便走得再近,也还是会有可能产生距离。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借用《论语》之语总结了与人相处的几点原则:第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三点原则中我们可以悟出,相处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其前提是要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尺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