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短信大全网>句子大全> 正文 2020-06-13 19:50

论语仁部分句子(论语有关仁爱的句子)

论语中所有关于仁的语句 全部发上来原文

1、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译文: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他所做的事情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然而还没达到仁。”

 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的学生,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家里便敬爱兄长;为人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贤德的人。这样亲身实践后,有剩余的时间精力,再去学习文献。”

论语中仁的句子

《论语学而》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八佾》

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于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里仁》

6、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9、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1、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2、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论语公冶长》

13、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4、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5、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雍也》

1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

18、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0、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述而》

22、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3、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24、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5、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泰伯》

26、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8、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论语子罕》

2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30、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颜渊》

3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34、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3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36、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子路》

37、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38、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39、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宪问》

40、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41、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2、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43、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44、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45、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卫灵公》

4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7、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8、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49、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5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阳货》

5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5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3、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55、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子张》

5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7、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论语尧曰》

58、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59、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仁部分句子(论语有关仁爱的句子)

论语中体现以仁治国的句子的句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人为主,就是仁政了亲。想起来在给你补充

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积极为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推己及人

论语十则中关于仁的句子

是要填两句还是一句有两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 丘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填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有关仁爱的句子

于丹《论语》感悟——仁爱之道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那么,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应该如何理解仁爱?于丹教授又会给我们哪些建议呢?

今天我们来聊聊《论语》的仁爱之道。其实两万多字的《论语》翻下来,“仁”这一个字被提到前后有109处,可以说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那究竟什么是仁爱呢?说起来简单,学生问什么是仁?老师只回答两个字,爱人。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但就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很深的道理。民间有个说法,叫做二人成仁。什么意思呢?就是仁爱,它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自我的状态,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这个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在一起的关系中,能看出来是否仁爱。仁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一思想,也贯穿于他的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问题上,在孔子看来,仁爱是做人的根本。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志士仁人?于丹教授认为,仁爱不仅是一种人格情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方式。这样的一种大气度、大智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修养,并逐渐地完善自己的人格呢?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仁爱之道》。

今天我们来聊聊《论语》里的仁爱之道,两万多字的《论语》里,仁这个字,被提到109次。

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那么,究竟什么是仁爱呢?

学生问什么是仁?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爱人。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但这两个字,体会起来有很深的道理。

民间有个说法,别看仁这个字只有四画,单立人一个二,叫二人成仁。就是说,仁爱,从来不是一个单立人状态下的自我状态。在孤独的,自我的,封闭的环境下,是谈不到仁爱的。仁爱一定是你旁边还有一个别人,俩人在一起时,才能看出是否仁爱。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盲人,这个盲人只要是夜里出门,他一定要打一盏灯笼。村里人夜里出来,唯一看见有灯笼的地方,就知道是这个盲人出来了。外地来的人看到这一点,就唏嘘感慨,说你们这儿瞎子的品德太好了,他自己是没有光明黑暗之分的,你看他深更半夜出来,总要操心别人能不能看见亮,为别人打一盏灯笼。就跟盲人说,你真了不起!瞎子淡淡地说了一句:因为我是瞎子,我不希望别人撞到我,我打灯笼也是为我自己。

我们大家想想,其实,这就是人行走于这个世界上的道理。打一盏灯客观上是给别人照亮路,主观上也给自己规避了很多风险。在这个布满苍茫的世界上,我们都是明眼人吗?我们都能洞悉一切事项,规避一切风险吗?有时,为了让别人方便,打着灯笼为别人照亮,别人可以躲开你,你自己的风险,也就没有了。

仁爱是什么?有时候,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一种点点滴滴身边的行为。仁爱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一思想,也贯穿了他的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做人的问题上。在孔子看来,仁爱是做人的根本,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志士仁人呢?孔子有些解释很平实,他可以直截了当告诉你,怎样做到仁爱。

子张问老师,怎么能做到仁?

孔子说,有五者行于天下,有五点你要做到了,仁就算做到了。哪五点呢?

老师说:恭,宽,信,敏,惠。

第一个是恭敬的恭,恭则不侮,翻译出来就是,一个人对世界,对他人,保持必恭必敬的态度,那他的生命,就不会轻易招致侮辱。我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真正的恭,永远与敬相连,也就是说,能够对别人恭的人,他是一种松弛的,柔软的。

比如你到弓箭店去买一把弓,有人会看到橱窗里那把最漂亮的良弓,那弓永远是拉开的,非常漂亮,撑在那儿。其他的都一把一把地挂在墙上,不拉开就不漂亮。老板,我一定要买橱窗里的那把展品。老板说,你别要那个展品,那张弓它天天绷着,你真要买回去一拉,顶多能射40米。墙上那些弓看上去很松弛,但你用同样大的力气,可以射出90米,因为它们不绷着。我们的生命也一样,有些人为标签活着,要别人的那种尊重,有时候表现为一种攻击性,老是绷出一副完美的恣态。这样的人,有时候反而会容易招致一些攻击,甚至是羞辱。

因为我们过于挑剔,不用说在一个团队,就是你回家,比如你劳累了一天,晚上进家门,家人在厨房炒菜,看见你回来了,高高兴兴地端上一盘菜,让你尝尝。你可能是一个很挑剔的人,吃了一口,很不高兴,怎么这么咸,打死卖盐的了?家人会咯噔一下,人家忍一下,没说什么。端出第二盘菜,你又吃了一口,今天这个菜炒老了!以后等我进门再炒。又端上来第三盘菜,你还没拿筷子,这俩菜怎么搭配在一起,炒错了吧?如果你对每一盘菜都这么挑剔,脾气再好的人,再是你的亲人,最后,只有把围裙一甩,这顿饭你别吃了。这样绷着的人,一定会换来对自己的尊重吗? 什么叫恭则不侮?这个世界上,凡人凡事,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尊重一点别人的辛苦,同样是一顿不完美的饭菜,如果你进门高高兴兴地招呼老人,招呼孩子洗手,说闻见香味了,大家赶紧上桌,其实可以吃得很快乐。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对世界的态度,也形成了世界对我们的态度。他人的面容永远是我们表情的一面镜子。你和颜悦色,别人就笑语春风,你怒目相向,别人就怨气冲冲。我们想得到世界什么待遇,就以恭敬之心去面对他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以恭敬之心去面对他人。

第二点叫宽则得众,恭敬之心自然会带来宽和的态度,宽可不容易啊,禅诗里有一句话,叫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要是被一点尘埃所蒙住,就是给你三界,你都觉得活得很郁闷,但心头要是没事,坐在自家的床上,觉得天宽地阔。宽与窄,跟你现在住的60平米,还是200平米,关系不太大,跟你怎么看这个生活,关系很大很大。

在这个世界上,同样的生活,会有不同的解释。

有一个小镇,德高望重的智者,坐在村口,看见来来往往的人,都在跟他打听,想寻找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居住地。先过来一个人说,我想问问你们小镇,适不适合我居住?我原来住的那个小镇不好,镇上的人都很自私,狭隘,每一个人都是飞短流长的,他们都不完美,人人都有缺点,我在那里有无数的磕磕碰碰,全都是仇人,我已经住得不耐烦了。所以,我一定要找一个特别美好,人人都是道德君子的地方。老人听了以后说,对不起,我们这个镇上住的人,跟你原来住的地方的人一样,请你往前面再去找吧!

第二个人过来说,我也在找一个最好的小镇,因为我原来住的那个小镇特别好,不得已才已搬出来,我十分怀念原来那个镇上的人,温柔,善良,朴实,人际之间很温暖,互相来往,我在那儿人缘一直很好,我就想还找一个那样的地方。老人跟他说,你算找对了,我们这儿跟你原来的小镇一样,你就住这儿吧!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这个老人守着的是同一个镇子,对第一个人说,我们这儿的人全是有毛病的,他对第二个人说,我们这个镇上的人,就像你期待的那样,全是谦谦君子。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包含着优与劣的种种特点,看你用什么态度去解释它。一个心宽的人,他看世界一定与众不同。

在一个女性杂志上,我看见过一篇标题特别好的文章,叫上帝开着一家美容店。女人怕衰老,希望自己漂亮,希望青春常驻。文章告诉你一个秘密,就看你去没去过上帝的美容店。那个美容店是管什么的呢?不管这个女人穿的衣服是不是昂贵,他会让你一定穿得非常得体。不管这个女人,长得是不是漂亮,他会让你脸上一定有微笑。他也不管这个女人身材是不是好看,他会要求这个女人待人一定是温和的,优雅的,谦恭的。这个美容店,既给人美容,又给人礼仪。如果你曾经去过这家上帝美容店,你去的次数多了,久而久之,你就会是一个青春不老的女人。

这个说法印证了一个道理,就是你对别人宽和,就会换来世界给你的一个回馈。

这个回馈是什么呢?你到处都会拥有朋友,人家就会喜欢你,这就叫做宽则得众。

当你怀着一颗恭敬之心,抱着一种宽和态度,去对待他人的时候,你不仅可以得到对方的尊重,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肯定。这就是孔子的仁爱思想,对于人的自身修养的提升。但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得的,光有修养是不够竞争力的,那么,我们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呢?宽,意味着人的修养,仅仅有修养能够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吗?我们还得有职业生涯,所以,第三点叫信。

孔子说,信则人任焉,就是谁有信用,就会有更多的人,任用守信之人。用今天的话来说,你的职业生涯就宽广,老有人给你机遇。

我在大学教书十几年,感受很深,经常有往届的学生回来跟老师聊天,说自己现在外面的发展。我惊讶地发现,发展最好的那些学生,后劲最大的学生,往往不是当年专业上的尖子,不是一直拿奖学金,排名第一第二的孩子。排名第一第二的孩子,一到单位就不融合,恃才傲物,觉得当年我是保送上研究生的,你凭什么分配我跟本科生干一样的活?你不重视我,我就跳槽。而有些专业资质平平的,为人笃诚守信,他到一个地方能做到,用他的名字守住他的信誉。给一件事就做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领导就不断地给他机会。一路走来,三年两年看不出,五年八年,十年二十年,你就会发现:诚信人品,永远比专业技术重要得多。因为这个社会,走出大学校门的时候,有一部分专业知识已经过时了,专业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但是,人品和信誉,在一个公民社会里,永远是人格的基石。人品和信誉,永远是人格的基石。

第四点,叫敏则有功。谁敏锐,谁敏捷,谁就能建功立业。我们人人都在做功,但有的人做的是无用功。谁敏锐,谁敏捷呢?你能不能从不经意处获得灵感的火花呢?

美国有过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最贫困的时候,买油漆,买画布,买彩色颜料的钱都没有。他只好在街上给人画广告,后来流落到堪萨斯州,在一座教堂里给人家修修补补壁画。晚上惨到只能住在破败的车库里,身边唯一的生命只有一个小耗子,经常吱吱呀呀地在陪伴他。他觉得孤独,跟小耗子成了好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好莱坞要推出一部动画片,寻找主创设计师,他就画呀画呀,画了四五稿都不行,晚上他一个人坐在车库里,咬着画笔,盯着画纸,好像已经走到穷途末路。这时候,那只小老鼠就蹲在他画案上,两只小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他也看着这只小耗子,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造型,落在笔下的就是米老鼠。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迪斯尼先生,米老鼠灵光乍现,车库里一只小耗子,成就了一位大师,成就了一个卡通形象。

敏是什么?敏就是抓住无所不在的机遇。敏不仅表现在这样一种敏锐,敏捷上,还表现在日常经常绷起来的神经上,表现在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自省,对环境的观察和防微杜渐。

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个试验,把反应极其敏捷的青蛙,扔在一个滚油的锅里。这个青蛙敏捷到,啪一跳,能从油锅里迅速跳出来逃生,居然可以不被烫死。但是,如果把它放在锅里,锅里盛满冷水,然后在锅底下加温,逐渐逐渐加温,这个青蛙在锅里待着,毫无知觉,等到变成一锅热水时,青蛙已经浑身瘫软,没有什么行动能力了。最后,这只青蛙就被烫死在这锅开水里。

这是一个什么实验呢?就是人的敏,不光反映在瞬间的应变上,还反映在防微杜渐上,对整个日常生活的察省之中。敏,不光反映在瞬间的应变上,还反映在防微杜渐上。能够一生保持这样一种态度的人,敏则有功,他能建功立业。

第五点,叫做惠。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一个团队领导,有慈惠之心,面对你所有的下属,你才有足够的资格去使用得动别人。

在精神价值上,要不断地肯定下属,在物质利益上,能与他们分享,那么你就能得到忠臣死士,能够用得动人。有时候,有这样一种心态,就能得到一个团队的真正敬重和尊重,这就是惠则足以使人。有慈惠之心,他就能带动起这个团队。

孔子说的,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如果都做到的话,仁,基本上就做到了。仁,真的很难吗?它有的时候,就是一种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一些改变。一个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人,他可以以此安身立命。有了仁爱,你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一个人有了仁爱,并不是做好好先生,而是他去真正分出来什么是真正的好人,什么是真正的恶人。他心中的是非判断,其实是明确的。

孔子说过,乡原,德之贼也。什么叫乡原?就是指好好先生,谁都不得罪,你觉得这种人好吗?孔子说,这才是德之贼。你经常和稀泥,没有是非标准,会纵容不好事情的发生。不要以为孔子提倡忠恕之道,提倡宽容善良,就毫无节制。真正的仁爱,一定是有准则的。真正的仁爱,一定是能够是非恩怨都在眼前分明的。所以,疾恶如仇的人,才是心中有大仁爱的人,有是有非,就叫能好人,能恶人。有仁爱在心的人,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他是让人格性命可以建设扩大气象的一个根本依托。那么,这样的东西是怎么得来的呢?

儒家的经典,有这样一个道理,它既给你一个辽阔境界,同时也给你一条达到境界的可行之路。一切都在点滴之中,《论语》它是课堂笔记,它有很多问答,它把学生的迷惑都呈现出来了。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樊迟跟着老师游于舞雩台下,大家聊着如何提升道德修养,樊迟问老师三件事,第一是崇德,一个人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境界?第二叫修慝,一个人如何改正自己的邪恶之心?第三件叫辨惑,给我一双惠眼,如何去伪存真?于迷惑之中有所分辨。这三件事很难,老师感慨地说,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先事后得非崇德与。

一个人遇到任何一件事,都好好地先去做,把它做到位,做彻底,做完美,然后再去计较名誉,报酬,这叫先事而后得。所有的事你都先尽心去做好,然后再想你的所得,这样不就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了吗?

孔子又提出第二个,修慝,怎么改正自己的缺点呢?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你自己认认真真地把那些缺点改了,在改的过程中,就看着自个儿,别老看着别人的毛病,别指指点点说他还不如我,领导一批评,总有人在那儿比,凭什么处分我呀?谁谁谁还不如我呢。孔子说你先别看他的不好,你先改正自己。这就叫见贤思齐,见不贤要内自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这不就是修慝,不就改正自己了吗?

第三点,辨惑。人为什么会迷惑?这跟人一时火起,丧失理性有关系。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他没有告诉怎么辨惑,先告诉你:什么是惑?就是人一时之愤,突然火冒三丈。这个时候,人是没有理性而言的。他连自个儿都忘了,忘其身。就为一个误会,他会大打出手,连性命都不要。按民间说法,这叫昏了头,迷了窍。他就不想想自己家里,上有高堂老母,下有未成年的孩子,这不仅忘其身,而且还会连累到他的亲人,这还不是迷惑吗?人如果心里一直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就不至于出现这种冲动。

你看孔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他用平时做人的道理,来回答学生的提问,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告诉你怎样去修养一个君子之德。孔子不仅是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个仁爱的实践者。

孔子生活的年代,毕竟是在两千多年前,而当今社会是一个充分张扬个性的时代,现代人的价值判断,也在发生变化。那么,孔子的仁爱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又会带来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呢?最终,它会给我们带来一种生命的状态。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点点滴滴的穿越,自己的评价都是我在什么样的状态之中,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是那种从书斋到办公室,看起来担当天下,永远铁青着脸,穿着职业装的人。内心真正有仁爱的人,一定有他的亲人,有他的朋友。他热爱山川河流,热爱四时风物,热爱跟别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而他那种柔软的情怀,可以无所不在,去感染所有的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仁爱。仁爱是一种态度的流露。在流光陶冶下,人人都难免感伤,如李白所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我们总是这样迎来送往,活在流光之中,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呢?

孔子有一句话,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这一辈子,总要选择做点事,但这里面有三个不同的层次,看看你在哪个层次上。首先是知之者,对你的职业,行业,你有了解,这容易,现在去读一个专业,拿一个文凭,考一个资格证,这都叫知之者。这是第一级。

比这高一个层次的是叫好之者,就是你真正热爱它,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愿意废寝忘食把自己,连工作之外的休闲时间,都投入进去。这样的人固然在这个事业中,可以完整地去实现自己,但是,这种生命未免沉重。你可能会忘记这个世界的风花雪月,你可以牺牲很多跟家人闲度的流光,就是因为你好知。但是,这个境界,也不是最高的,最高境界叫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样一个事业投入的过程中,你感受到生命被提升的大欢乐。在这里面你的心是舒展的,你是被成全的,你享受这个过程,不仅创造事业,而且创造自己。在点点滴滴之间,每天你能感受到,世界对你的一种善意,你那种欢腾之心,会把你带到一个愉悦的境界之中。

其实,仁爱者永远不是我们总要去杀身成仁,那是指极端状况下。

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苦难不来临的时候,人没有必要刻意去寻找。但是当苦难来临的时候,人心可以坦然不畏惧。我们在常态的生活里,仁爱之心就是让我们保有这样一种跟世界的关系,既不是完全的对抗,也不是完全的妥协,而是用自己的态度跟世界生成一种融洽。仁爱之心就是用自己的态度跟世界生成一种融洽。

同样的一锅沸水,投进去三样东西,会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扔进一个生鸡蛋,鸡蛋是流质的,煮啊煮啊,最后生鸡蛋,变成坚硬的熟鸡蛋了。这是一种状态,柔软的人心被世界磨砺了,最后变得迟钝,毫无知觉。

扔进一个坚硬的胡萝卜,煮啊煮啊,最后捞出来的是软塌塌的,这是第二种态度。人心原来是刚强的,是青涩的,有梦想的,最后妥协了,失去了自我。

第三种,你投入的是茶叶,茶叶在滚水中煮啊煮啊,最后水也不是水了,干茶叶也不是茶叶了,而成了一锅茶水。你跟世界之间生成一种全新的价值。

什么是仁爱?仁爱就是改变我们的生命状态,以一种欢乐和信念,去面对世界,在世界跟自我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需要为社会,为国家去承担使命的时候,临大节而不亏,而在生活常态中保持我们的欢愉。这样的态度,我想每个人都能做到。

孔子曾经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爱离我们远吗?我想要仁爱的时候,念头一动,斯仁至矣,仁爱就来到我的心中,我的生命就被仁爱充满了。

我希望这一句话,是孔子越过两千年流光,说给我们每一个子孙后人的。就在今天,就在此刻,就是我们每一颗心对自己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当你真正信任了这件事的时候,仁爱就在这一刻,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被仁爱充满,我们跟这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